为破解县域发展瓶颈和薄弱环节、实现产业要素全面提质升级,“标准”这个词和其蕴含的丰富内容,悄悄地进入了新疆昭苏县,并正在重新定义昭苏。
用“标准化”打造精品“伊犁马”
昭苏县军马场职工尼曼一年要接待不少客人,这些人都是慕他家饲养的赛马“黑风”之名而来的。2018年4至5月,尼曼带着“黑风”在中华民族大赛马·2018传统耐力赛首战比赛和2018第二届中国·河北速度赛马公开赛中,先后夺得15公里、20公里和28公里耐力赛三个项目的冠军,当场就有一名内蒙古的马主出价150万元求购,尼曼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婉拒。由此,“黑风”被新疆马圈中人尊称为伊犁马的“马王”。“黑风”3岁开始比赛,在不停地用成绩证明自己之后,现在市场上对它的后代已经出到了5万元一匹。
新疆马业协会秘书长、新疆农业大学马产业研究院院长姚新奎谈到“黑风”胜出的原因时,认为主要缘于伊犁马的生产标准化体系已基本构建成功,并已渗透在马的繁育全程。
6年前,昭苏县开始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开启了伊犁马良种繁育标准化体系建设新征程。当时,尼曼带着家里一匹千挑万选出来的伊犁马母马,到县上配种站按照良种马繁育的标准,找了一匹从日本购进的英纯血马配种,由此得到了“黑风”。
2017年,国家伊犁马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落地昭苏,该县以标准化示范为支撑推进产业发展,与疆内外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体系,初步建立了伊犁马良种繁育、健康养殖、调教训练、疫病防控、性能测定五大体系,完成标准40项,其中已编制发布31项,通过评审9项,基本构建了伊犁马生产标准体系。
2019年11月,昭苏伊犁马良种繁育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标准委的验收,昭苏作为“天马故乡”,有了硬核内容。
用“标准化”提振“马业昭苏”
2010年后,全国马术俱乐部开始大规模发展,马的消费开始规范,对马的功能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昭苏县抓住这一机遇,从原来只强调生产的种源方向培育,开始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根据市场进行规范化生产。2011年,昭苏县出台了县域标准化工作推进的长期计划。2012年后,昭苏县马产业的发展方向渐渐清晰,从政府到民间一心致力发展马产业、提升马产业,把马产业真正转化为引领群众增收的抓手这一思想逐步统一。2015年,昭苏县向国家标准委申报国家伊犁马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并获得批准。借助这一东风,2016年4月,昭苏县召开第一次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议。项目启动后,国家标准委每年给昭苏县拨付15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标准的编制、宣贯和监督。
良种马繁育标准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好马好养深入人心的过程。在昭苏县两个国有马场按照良种马繁育标准化培育的马,如果有一个显赫的“父亲”,马驹子可以卖到3万元甚至更高。而且,按照良种马繁育标准化生产,一匹种公马在一个发情期能配10匹母马,而牧民自己家的种公马,一个发情期能配4匹母马就已经非常不错。至于肉用品种的马和马驹子价值更低,一般也就三四千元。
尼曼养马已有22个年头,他说,近几年他明显感觉昭苏懂马的人越来越多。与尼曼的话相对应的是昭苏县提供的一组数据——国家伊犁马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以来,昭苏共梳理编制地方标准40项,建立考试服务微信示范单位3个,马业企业6个,马业合作社9个,发展存栏20匹以上养马大户1100余户,改良马匹1.5万匹,良种繁育率达到60%。
用“标准化+”释放红利更惠民
分管市场监管工作的昭苏县副县长杨秀云说,通过良种马繁育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她得到的启迪是——标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昭苏县确定马产业的发展方针是“一产打基础、二产上水平、三产大发展”,最终不仅要让马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更要成为昭苏全域旅游的最靓名片。三产的标准化建设最难,搞好了效益也最大,只有建成了“标准昭苏”,才能有“品质昭苏”。
今年1月,在昭苏县委十三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该县县委书记张刚提出,要用“标准化”把昭苏打造成为“全国最好的马种质资源创新基地”“全国最大的马匹调训基地”“全国最知名的马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基地”“全国最规范的赛马赛事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马产品加工基地”“全国最优秀的马业人才输送基地”,同时还将把“标准化”运用至全域旅游示范和特色中草药开发工作中,以点带面用“标准化”让昭苏硬核优势尽显。
昭苏县委的清醒认识,激发了县域推动标准化研究、标准制定、修订和实施的热情,昭苏正以马业标准化作为“主引擎”,用“标准化+”促进全域旅游和特色中草药开发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标准化工作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资源开发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许继志姬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