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10-31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成为指导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推动着琼结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由弱变强,呈现出繁花似锦、气象万千的良好局面。
“硬核”投入建章立制稳步提升文化事业实力
文物保护得到“前所未有重视”
十年以来,琼结县先后制定出台《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总体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等一系列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规章文件,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的同时,加快了文化事业规范发展的步伐。
十年以来,琼结县委县政府在坚持本级财政收入不少于3%用于文化事业,文化发展经费保障到位的前提下,通过维修和扩建县乡文化馆(站),新建县影剧院、县艺术团排练场、新华书店,加大宣传普及力度,购置文化器材、广播器材、体育设施器材,实施文化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寺寺通、电影放映“2131”、流动图书进学校、进社区、进农牧区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县城有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居有文化活动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确保了农家(寺庙)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序提升。
挖掘吐蕃历史文化,提升琼结文化品位
目前,全县各级文化馆(站)藏书达10万余册,年均接待人数达2.6万余人(次);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县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落实事业编制和人员32个,为20个行政村分别配备了1名村级文化指导员,招募240余名文化志愿者,组建了20支行政村文艺演出队和5支民间文艺演出队,群众文艺演出人员达468人,每年开展文艺演出260余场。
通过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统筹推进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活动指导等工作,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厚重文化事业底蕴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生根发芽。
十年以来,琼结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文物保护和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精准发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
考古挖掘取得重大突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浓墨重彩。琼结县充分发挥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自治区级2项,市级2项,县级6项的优势,先后开展了非遗传习培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在2次开展非遗挖掘与保护工作中,开创性发掘了下水乡邦嘎遗址这个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并充分挖掘了下水乡宾顿白面藏戏、久河卓舞,拉玉乡堆巴谐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编纂了《吐蕃故里西藏琼结》《吐蕃故都—琼结》等历史文化书籍。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久河卓舞”在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上获综合类表演项目一等奖和2018年全国民间文艺界最高奖——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节目奖,并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等多个频道及国内知名电视节目的录制和国家级演出活动。
历届琼结吐蕃文化旅游节盛况
十年以来,琼结县共建设非遗传习所3个;投入资金80余万元组织下水乡唐布齐村宾顿白面具藏戏队、琼结镇雪阿吉拉姆藏戏队,复排录制了藏戏剧目《曲杰诺桑》《卓娃桑姆》《顿月顿珠》《朗萨雯波》,促进非遗项目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化文物保护从无懈怠。琼结县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资源的藏源文化核心区,全县已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未核定公布等级文物点67处(近年来新发现47处)。
十年来,琼结县委县政府以“文化强县”为目标,进一步挖掘吐蕃历史文化。2018年琼结县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院合作,挂牌成立吐蕃考古研究·琼结基地、吐蕃文化研究·琼结基地,双方将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研究等领域开启长期的全面合作,为琼结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挖掘吐蕃历史文化,提升琼结文化品位,打响琼结文化品牌,助推琼结文化事业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十年来,琼结县将文化文物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在国家投资13086.02元实施藏王墓保护与维修工程,强吉庄园、雪康庄园维修,唐布齐寺和次仁炯寺、坚耶寺修缮保护等项目的大背景下,通过每年举办文化市场和文物消防安全培训、集中宣传、划定消防车通道标线标识、设立文物安全标识公示牌、开展文保单位安全巡查、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工作,织密了文化文物保护网络,显著提升了文物保护水平。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异彩纷呈。十年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来,琼结县在认真贯彻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免费开放政策的基础上,以“天天有开放、月月有活动、年年有创新”为目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措施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浓墨重彩
全县文化馆(站)通过广泛开展“五下乡”“非遗展演”“行政村文艺汇演”等活动,每年举办扎念琴、行政村文艺演出队等各类培训班;创作《琼结·达娃卓玛》音乐专辑;红歌会、歌手大赛、台球、藏式骰子、书画比赛、线上答题和藏历新年春节、“3.28”、七一文艺汇演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综合文艺与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极大丰富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力提高了村(社区)文化共享程度,带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其舞台剧《大爱永恒》、小品《夫妻变奏曲》、舞剧《大爱永恒—仁增》等作品分别荣获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区民间艺术团调研大赛创作及表演一等奖、三等奖等荣誉,并先后受邀到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参加多项大型演出。
十年来,琼结县各级文艺团体每年举办20余场次演出;共创作文艺节目120余个;举行“送文艺下乡”600余场(次),惠及群众12万余人(次)。
紧密融合追寻突破赋能文化事业发展
十年以来,琼结县紧跟“旅游突破”战略,将深厚的藏源历史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通过成功举办四届吐蕃文化旅游节、强钦青稞酒文化节,“吐蕃诗人奖”等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与设立“县级非遗工坊”、文创产品开发和以“达娃卓玛”舞台剧为代表的文旅演出等形式,全力融入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紧扣“平安琼结”建设,以“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工作为重点,凝聚监管部门合力,着力净化文化市场经营环境,坚决维护了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严把市场准入关的同时优化了办事流程,为全县第三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在这个过程中,CCTV-7《乡村大世界》走进“西藏·琼结”成功录制播出;藏王陵博物馆自2021年5月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已成为琼结文化的靓丽名片。
图为历届琼结“吐蕃诗人奖”大赛现场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所在,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步伐,才能培根铸魂,面向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琼结文化事业工作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擦亮“吐蕃故里”等文化金名片中实现“大作为”,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拼搏进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