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6-14
“藏干蘑菇、‘网红’馄饨、富溪芝麻糖,太塘牌坊、富溪牌坊、岭脚瀑布,在榆村乡,好吃,好玩。”在黄山市休宁县榆村中心小学,五年级的程利群为家乡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语。
讲台上,程利群声情并茂地展示手绘的广告图画,向同学们详细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这些作品都是在“大学生哥哥姐姐”的指导下完成的。
“大学生哥哥姐姐”来自黄山学院。2015年6月,黄山学院传媒专业四位教师,组织成立了“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指导大学生前往乡村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乡村孩子理性认知虚假新闻、手机沉迷、网络暴力等问题,合理运用媒介辅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前,研究中心先后与休宁县临溪中心小学、汊口中心小学、榆村中心小学三所乡村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特色课”让小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媒介世界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口,乡村孩子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在媒介素养方面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引导。
“我们不希望学生在教室里死读书,想让学生多见见世面,多去涉猎不同的知识,开阔眼界。”伍劲标是临溪中心小学的校长,他时常强调“赏识教育”,也在贯彻“开放式教学”。2015年,临溪中心小学成为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第一个合作对象,随后汊口中心小学、榆村中心小学也加入进来。自此,一节设在小学教室,大学生当老师,授课内容是媒介素养的“特色课”上了八年。
黄山学院学生指导榆村中心小学学生编辑报纸
“我们当年根据小学生的媒介接触内容,以及我们学校的师资情况,将课程内容分成新闻认知、广告设计、摄影摄像以及新媒体四个模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确定五年级小学生为授课对象。”黄山学院教师周琼谈起中心创办之初的设想,她是最早加入中心的成员,现在中心已经发展到八位专业指导教师。
虽然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上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有十余年历程,但针对乡村小学生做媒介素养教育的机构并不多。黄山学院在成立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时,并没有太多先例可以借鉴,一切几乎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八年的尝试,他们一起创办了由小学生写稿汇集而成的报纸《行知小学生报》,摄制了小学生担任主播、记者参与制作的“行知小学生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了小学生担任摄影师集纳而成的几本摄影集……当年为孩子们的报纸设计报名时,中心以徽州教育家陶行知的名字命名,希望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探寻真理。
三所乡村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慢慢了解媒介素养教育,并支持这一活动。临溪中心小学教师项长意对这些大学生特别欢迎。她担任班主任的五年级1班,正是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的授课班级。大学生来上课时,她会偶尔站在教室后门,感受孩子们在接触媒介知识时的新奇。
“孩子们知道下星期你们要来,就一直很兴奋,学习也变得很有热情。我感觉,活动促进了孩子们对学校、学习的喜爱。”伍劲标常观察学生的状态,看到课堂、操场上小学生和大学生的亲密互动,他感慨万分,年轻大学生的热情和活力是小学很多老师所欠缺的。
课堂内外大学生与小学生手把手学习
认识报纸,学会新闻稿的写作规范,从而辨别新闻真假;了解广告,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知晓怎样理性消费;学会摄影技巧,用专业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用另一种方式感受周边的环境与人的美好;正确使用抖音、微信、微博等,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预防网络暴力和手机成瘾……媒介课堂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方式,让孩子们有了基本的媒介理解和思辨能力。
这几天,榆村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陈舒静很开心,因为她写的文章被媒介素养课堂选中,即将发表在《行知小学生报》上。回到家,陈舒静立刻给爸爸妈妈读起了自己的“大作”。
每次新闻认知课,孩子们都会报上选题,回家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的方式完成。优秀作品会刊登在《行知小学生报》上,这份报纸会被分发给全校的老师、学生、家长。想到自己的名字会随着这份报纸出现在校长的桌上、爸爸妈妈的手中,孩子们报选题时总是格外起劲。
摄像小组学生赴临溪小学指导小学生采访
和平时上课不同的是,媒介素养课会把孩子们带到操场、甚至田间地头去。广告、新媒体课的大学生把相关内容设计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操场上通过知识问答、故事拼图、传话游戏了解相关知识。摄影课的大学生会把孩子们带到村里拍摄马头墙,去拍摄远处的山、近处的小桥流水。
现在正在县城读高二的方佳仁,曾经是小学生电视节目的主播。“当时的活动形式多样,很有趣,我印象很深。我做过主持人,还当了小记者采访别人。”谈起六年前中心开展的活动,方佳仁记忆犹新,六年前他在临溪中心小学读五年级。曾经的媒介素养课堂经历,成了他童年的美好记忆。
周琼回忆道:“我们录制方佳仁那期视频的时候,很有意思。方佳仁比女生主播矮很多,在镜头中高度有差异,不太和谐。当时参与节目制作的大学生很聪明,他们在男孩座位上垫了三本书,方佳仁坐在书上,就能和女生一样高了。”
除了组织大学生走进乡村小学,中心还让乡村小学生走进大学,感受传媒制作流程。2016年4月,临溪中心小学与汊口中心小学的32名小学生,应邀到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参观体验。这是一所专门培养传媒人才的学院,在这里,孩子们第一次走进校园演播厅过把“主播”瘾,第一次感受了新闻节目完整的制作过程……
在专业服务中提升大学生责任感
八年的探索让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日渐成熟,通过各级媒体的报道、黄山学院授予的各种荣誉、以及学长学姐们的口口相传,这所中心在学院中小有名气。
去年开学初,中心招募成员的消息一发出,新闻学专业大二的杨洋便报名了。提交个人材料、笔试、面试,一路过关,成了新闻组的成员。今年4月,他在临溪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进行新闻知识讲解。从3月初起,整个小组5名组员就开始为课程做准备,了解学校情况,针对小学生接受能力确定知识内容,制作ppT、讲义,设计活动流程,准备课堂奖品。最终上课花了一个多小时,但是前期工作花了一个多月。
“活动虽小,意义很大,只要活动对小学生未来产生一丁点影响,那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活动结束后,杨洋感慨道。杨洋目前同时负责运营中心的抖音账号,平时主要发布一些活动视频,“用视频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我们的活动内容,能让更多人知道乡村媒介素养教育,这很有价值!”
有类似心情的还有杨洋的直系学姐刘奕,她是广告组的组长。第一次作为“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她很紧张,活动前几天她就开始在寝室练习,一遍遍地试讲,不断调整状态和语调、语速。活动当天,小学生们表现活跃,最终刘奕的讲课很成功,这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去年暑假,刘奕作为队长组织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因为有在中心参加媒介素养教育的经历,刘奕在自己的三下乡活动中加入了媒介素养教育,把媒介知识带进了自己的家乡安庆市岳西县。
闫朋辉是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的专业教师,他谈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时,反复提及“社会责任感”。“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走进地方的机会,他们和孩子们深入交流,看到孩子们的困难和诉求后,总是很热心、耐心地去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创立的另一层意义。
“学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坚持长期赴休宁县乡村小学开展现代媒介知识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这也是学院党组织‘党建+志愿服务’特色项目。”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汪家庚认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成为这个学院师生开展实践教育、服务地方的一张名片。
黄山学院学生在临溪中心小学讲解使用手机拍摄技术
八年坚守期待未来更多突破
让乡村孩子认识和了解媒介,让乡村孩子学会使用媒介,这是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开展活动的初衷。八年时间里,中心的目标始终没变,与此同时,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进行调整。
去年开始,新闻组在课程中特别增加了“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的主题讨论活动。几年前,这个小组的老师和大学生就发现有很多孩子过度沉迷手机,有些孩子甚至在抖音上开设直播、接受打赏。周琼表示:“我们希望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自己讨论手机使用中的问题,自己制定手机使用规则。这些规则会刊登在《行知小学生报》上,粘贴在教室宣传栏上,以此提醒孩子们规范使用手机。”在大学生的引导下,小学生们写下给自己定的规则——“不能在黑夜里看手机,不能在游戏里充钱,不能把自己的信息告诉网上陌生人……”
手机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疫情期间,线上授课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手机、平板电脑。一味地隔绝孩子与手机,并不现实。堵不如疏,所以中心这几年正在试图以主题探讨的方式,让乡村孩子了解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短视频平台中哪些是有害内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影响、怎样用手机查询学习资料……
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吴春萱表示,未来中心将更加重视乡村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广,通过多种媒体渠道,以新闻文字报道、短视频、照片等形式记录、宣传、推广乡村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与经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这项工作。
今年5月20日,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的几位专业教师参加了第九届中国西湖媒介素养国际会议,并在会上作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位媒介素养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通过参会,这些老师不断汲取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先进理念,也在向外自己的活动经验。
对于与黄山学院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的合作,伍劲标校长有更多期待,“我坚信我们的合作会一直持续下去,希望能实现将单纯的活动变为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让大学生和小学生真正互动起来。”(通讯员席奕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