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8-10
河池日报首席记者权晟
“鲤鱼伴水水更清,星星伴月月更明;我们过上好生活,永远不忘党恩情……”连日来,在毛南族发祥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刚大学毕业一年的毛南族小伙卢庆东正跟着当地群众学唱山歌《十颂党恩》。
“去年全国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谆谆嘱托传回毛南山乡,一直激励着大家。”卢庆东一边用毛南话唱着《十颂党恩》,一边听当地人讲述这首山歌背后的故事。他说,山歌仍是千百年来不变的旋律,就像党的民族政策一直带来的阳光雨露;而不断改变着的,不仅是歌词,还有人们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
卢庆东的这番感受,来自他和家人的切身体会。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卢庆东正在备战高考,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欠下60多万元的债务。“如果仅依靠我们自己,这个坎怕是永远也迈不过去。”正当卢庆东和父母一筹莫展之时,当地党委、政府通过精准识别和及时帮扶,让他们一家人享受到一系列脱贫政策。医保托底解决母亲看病难题,雨露计划让卢庆东圆梦大学,“贷牛还牛”让一家人脱贫奔小康……如今,家里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养了10头牛犊。
2020年,卢庆东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条件,回到家乡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2021年初成功当选村委会副主任,带领父老乡亲在乡村振兴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感受变与不变的,还有中南村的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毛南族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建新。
“在旧社会,‘毛南族’叫‘毛难族’,意思为‘受苦受难’的民族。所以,过去雕刻的傩面,有的嘴角歪斜、表情痛苦。如今,大家都已脱贫奔小康,生活幸福了,大多数傩面的表情变成了幸福的笑脸。”在谭建新的作坊里,他指着满屋子的傩面,向游客讲述毛南族的历史。
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中南村的变化还有很多。在党员和群众骨干的带动下,村民经过民主推举成立了党群联席理事会,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积极发展菜牛、香猪、柑橘、桑蚕等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同时,充分利用毛南族发祥地的优势,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精神饱满,处处和谐,幸福如歌。在乡村振兴中,中南村的村民不仅看得见绿水青山、听得清河水奔流,也闻得到瓜果飘香、记得住乡音乡愁。“蝶变的是乡村,不变的是乡愁。”唱着朗朗上口的山歌,卢庆东信心满满地说,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我们没有掉队。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我们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