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08-30
陕西网讯(记者曹彦强通讯员朱敏)陕西理工大学始终秉承扎根秦巴、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坚持立足陕西,服务基层,在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加强与当地区县战略合作,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校地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以此推动校地双方高质量发展。
深化校政战略合作,构建共赢发展局面。该校高度重视校地合作,多年来已在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凝聚了共识,蓄积了力量,取得了成效。为了促进校地融合发展的拓展与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学校成立乡村振兴(校地融合)办公室,给予人才和经费支持,加强制度保障。积极组建陕西理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推动大学科技园和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主动发挥高校人才智力聚集优势,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深挖企业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校地融合、校企合作共赢发展贡献力量。
该校近期先后与留坝县、西乡县、南郑区、洋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全面深化合作方式,加快推进合作事项落实落地,以高质量的合作成果助推双方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政校企研合作,以科技创新蓄势赋能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校与汉中市科学技术局、陕钢集团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举办政校企研协同发展座谈会,围绕“政校企研凝心聚力、协同共生创新发展”主题进行交流。学校要求各相关学院依托高校智力和人才聚集优势,集中力量搞好科研攻关,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促进成果转化,加快形成产学研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为高校与企业精准对接搭建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推进高校科技资源作用的充分释放和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实现协同发展和政校企三方共赢。
举办政校企研协同发展座谈会,实现协同发展和政校企三方共赢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为推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有机结合,为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校地合作的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动力。该校成立了陕西理工大学留坝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院将为留坝县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积蓄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理论教育基地、产业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总结积累宝贵经验,为打造校地融合新模式、新典范积累宝贵经验,为推动县域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陕西理工大学与汉中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签订了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签署了《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合作协议》《汉中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干部培训中心》三项协议;与勉县融媒体中心达成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计划,签署《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在汉中日报社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育培训基地、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双方共同签署《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合作协议》两项协议,就推动新闻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共同创造校地合作的典范达成共识。学校发挥艺术、体育专业特长,开展西乡县等县区中小学转岗任教体音美学科教师培训,对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校与中小学的协作交流,盘活各类教育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校“乡村青春行,助力振兴梦”社会实践服务队,“推普暖心、关爱同行”青春助力乡村振兴赴汉台区武乡镇暑期社会实践团2支团队全部成功入选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陕西理工大学留坝县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为乡村振兴积蓄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该校构建了创新创业平台、科研平台、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团队、技术经理人“五位一体”的成果转化体系,推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人才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近期,学校分别在南郑区、洋县、西乡县建立陕理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工作站,与西乡县签订《秦创原西乡工作站共建协议》,与陕西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四主体一联合协议》。在南郑区政府召开社科助力南郑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通过课题立项形式开展面向县区的智库研究和科普活动,陕西理工大学社科助力南郑高质量发展包括6项研究课题和6项科普项目,聚焦南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继续紧密合作,持续推进陕西理工大学深度融入南郑区域发展。
该校领导带队,与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科研人员等一起,到当地企业开展调研,双方就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合作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度交流,就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充分交换意见。学校科研团队与相关企业在深入交流后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该校以“秦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己任,依托生工学院科研团队,深入各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以及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宣讲,积极与全省市林业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先后承接并完成了“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南坡地区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陕西省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考”,并出版专著《陕西省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先后完成了汉中地区牧马河湿地公园、汉水源湿地公园、葱滩湿地公园生物科考任务,有效助推其成功获批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为秦巴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陕理工智慧。
在深化校地融合过程中,同时促进了学校快速高质量发展。学校依托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会计、生物与医药等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部共建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科哲学智库、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秦巴山区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汉水流域文化历史文化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