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郊区 > 正文

北京高校,或将“离开”北京

日期:2023/7/11 16:28:18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9-09

北京高校,或将“离开”北京青塔

关注2020-09-0918:17浙江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字号

原创数据洞见未来青塔

北京拥有最丰富的的教育资源,但高校云集对北京来说同样是不小的负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北京市教委下发文件规定,“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不再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并支持在京高校外迁,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高校向郊区疏解。

响应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战略的号召,2020年7月23日,北京吉利学院率先迁出北京落户成都,西部又添一所应用研究型民办大学,而吉利学院原校址则移交北京大学使用,大大缓解了了北大的办学压力。

▎京校外迁:辗转办学的13所高校

上个世纪,我国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京校外迁,13所顶尖院校一路辗转,流连于河北、河南等地,学校命运由此发生巨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受此影响颇深。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196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一纸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等十三所院校被迫迁出北京,外迁至河北、陕西、安徽等地。

在这场历时数年的大变动中,高校实力折损严重,学校资产在搬迁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大批散失、损坏,师生流失严重。

改革开放后,这13所高校,一部分在京复校,一部分两地办学,原址北京的研究生部成立另一个办学实体,还有一部分则扎根地方,无形中促进了地方高校教育的发展,这些高校都是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办学实力。

拥有中科大的合肥更是一跃成为科教名城,拥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众多国家重点科研机构,是中国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中心之一。

强大的科教实力,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校主动离京:大学校区越建越偏

不同于第一轮“京校外迁”,这一轮迁校更多的是高校主动选择“离京出走”。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教育经费始终是限制大学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首当其冲就是校区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严重不足。但新校区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土地,北京的土地资源不仅稀缺且价格昂贵,而外围郊区的土地成本则低廉得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京高校将新校区外建约有15所,且建设地大多集中于房山区和昌平区,甚至有不少高校将眼光放远至津冀一带。校区建设从市中心向郊区扩散已是常态,向周边城市“偏移”更是当下潮流。

如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选择在昌平建立新校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则青睐房山区,此外,还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拟建的新校区也远离市中心,散落在北京周边。

北京大学前校长林建华曾提到,燕园承载的师生规模、建筑、宿舍楼等都超标40%。

早在2002年,北京市教委提出要实现大学宿舍“421”的目标,即本科生4人间,硕士生2人间,博士生1人间。而北京大学作为国内top级高校,宿舍条件不仅没有达到及格线,甚至可以说严重拉后腿,北京大学曾因将2015级直博生安置到到四人间宿舍,在学生间引发不小的争议。

当中国人民大学拟在通州建立新校区,清华大学早早就把校园面积扩张至少一倍时,后知后觉的北大才发现,北京早已无地可供办学之用。

高校持续扩招和用地不足导致的生均宿舍面积问题日益尖锐,苦于无地,困守“一塔湖图”的北京大学只能不断拆旧盖新,也因此被戏称为“北京工地大学”。

▎双赢:地方与高校的共同选择

人口高度密集,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同样困扰着城市的发展。

北京,作为一个有14亿人口大国的首都,不应承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过多的功能,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是当下北京发展规划的重点。

2016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宣布“十三五”期间,北京将不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在京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不再校内扩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

高校外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北京的人才资源,但合理规划外迁事宜,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北京高校扩招带来的压力,更能带动周边地区高校文化的发展。

文件发出后,北京吉利学院率先迁出北京落户成都,原校区则移交北京大学使用,这大大缓解了北大的用地压力,迁至成都的吉利大学也得到了了北大援建的承诺,同时西部又添一所应用研究型民办大学,可以说是“多方共赢”。

此外,北大也在积极筹划昌平新校区的建设,但环顾新校区四周就会发现,这“村里”的高校真不少,还都是熟悉的老面孔。如果再不尽快出手,北京大学很有可能再度重蹈覆辙。

其实,现在拟在京郊兴建校区的高校已然失了先手,原来的京郊已被有“先见之明”的高校“收入囊中”,并把郊区发展成了新城,现在再想建新校区只能选址“郊区”的郊区。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后手也有后手的优势,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筹建校区时必须眼光放长远,不然只是缓解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郊区大学城:地方建设的开路者

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是北京缓解大城市病的需要,也是首都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的需要,但必须看到的是,师生在新一轮校址迁徙中做出的牺牲。

偏僻的地理位置,匮乏的配套设施,略有欠缺的治安情况,都给师生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老师辗转于两个校区之间,开始了“以班车为核心”的教学生活;高校郊区化也造成了学生与城市文化脱节,实习困难。

不过新校区硬件设施往往更加优良,能提供良好的宿舍环境和教学条件,而远离城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郊区大学城是地方建设的开路者。遥想当年,八大学院被划分到学院路时,那里还是荒草萋萋的一片空地,如今学院路大学云集,已成为北京的地标建筑群。

一所大学要想发挥出足够的作用,需要时间的积淀和积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原标题:《北京高校,或将“离开”北京》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河东区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07-11

    来源时间为:2023-01-23内容提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就业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河东区认真贯彻落实“三个着力……

  • 胸佩红花一起出发!荆州400热血男儿今日赴军营胸佩红花一起出发!荆州400热血男儿今日赴军营07-11

    来源时间为:2021-08-18视频:荆州426名新兵奔赴军营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任仲杰)背上行囊,带上祝福和期盼,今天(9月6日)上午,来自荆州的400余名新……

  • 阳泉矿区开放大学师资条件怎么样?07-11

    在现代教育中,大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来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许多人开始寻求其他途径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开放大学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阳泉矿区开放大学师资条……

  • 打造城市“硅巷”激发科教资源活力07-11

    12月19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今年全市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对即将实施的《南京市推进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行解读。方案首次提出,……

  • 政府发文!这件大事的实施细则确定07-11

    来源时间为:2020-07-23细则明确市、县(市)区和开发区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全年开发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6000个(含省直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在长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