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25日中午,天气闷热,在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里,一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势正好。与众不同的是,这100亩稻田里使用的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稻种“江两优7901”。培育种子的实验室就在一路之隔的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作为全市唯一的水稻育种单位,在生物育种最前沿深耕12年之后,该中心已获得6项授权发明专利,培育出了8个经国家、省审定或审定公示的水稻品种。昨天,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这意味着我市水稻生物育种技术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
无锡是著名的水稻产区,但多年来稻农都采用外地培育成功的种子。无锡市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全市现有水稻田60多万亩,广泛种植的“南粳”系列品种就是由江苏省农科院选育的。2016年,我省启动为期5年的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最后宜兴乌饭树入选,本地水稻却无一入围,原因就是缺少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水稻品种。
实现水稻“优生优育”,需要先进的技术。以传统育种手段选育一个稳定的品系平均需要5年,周期长,成功率低。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却把育种速度从5年压缩到了1至2年,幕后功臣就是生物育种技术。记者在培养室内看到,器皿里生长着一簇簇经诱导培养的黄色细胞团,有的已分化长成了绿意盎然的小苗。该中心负责人汪庆介绍:“通过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花药培养等生物技术,我们可以按照需求定向改造水稻的某些性状,并对植株进行基因检测,挑选那些有稳定遗传物质的种苗移栽下田,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育种的效率。”
技术进步来自团队的力量。2010年,锡山区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落户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引进浙江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舒庆尧教授团队,开展水稻生物技术育种研究。12年来,这一团队埋头攻关,在加倍单倍体创制、基因编辑、诱导育种、遗传转化等技术研发上实现了突破,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
藏粮于技的探索初见成效。该中心目前已培育出水稻优良品系2000余份。2021年有4个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1个不育系通过鉴定。其中“江两优7901”已经在无锡山水城、锡山区等地示范种植了1000多亩,2021年亩产达到850公斤,受到种粮大户的欢迎。“锡稻1号”在淮安、连云港推广种植后,去年亩产超过750公斤。今年又有新育成的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省水稻新品种审定公示,其中“锡稻2号”已在苏北四市推广种植2000亩。(尔雅、朱洁)
标签:水稻;无锡;生物农业
责编:唐可垚崔欣
本报讯8月25日中午,天气闷热,在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里,一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势正好。与众不同的是,这100亩稻田里使用的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稻种“江两优7901”。培育种子的实验室就在一路之隔的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作为全市唯一的水稻育种单位,在生物育种最前沿深耕12年之后,该中心已获得6项授权发明专利,培育出了8个经国家、省审定或审定公示的水稻品种。昨天,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这意味着我市水稻生物育种技术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今年又有新育成的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省水稻新品种审定公示,其中“锡稻2号”已在苏北四市推广种植2000亩。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