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5-24
旬邑县职田镇万亩现代设施农业(高山冷凉蔬菜)基地的青椒大棚。记者梁宇晴摄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这是《诗经·豳风·七月》中的诗句。旬邑,这片被《诗经》反复吟唱的古豳之地,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按照“保规模、强示范、提品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多管齐下夯实产业振兴基础,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用新技术打造“关中菜园”
5月12日,记者来到旬邑县职田镇万亩现代设施农业(高山冷凉蔬菜)基地,只见沉甸甸的辣椒挂在枝头,色泽饱满,长势喜人。在这里,无论春夏秋冬,青椒大棚里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0摄氏度上下。温室大棚采用先进的水肥一体化以及滴灌技术,适时、定量、均匀地为蔬果各个阶段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记者了解到,基地于2022年4月动工,位于职田镇青村、下墙村,总投资4.28亿元,占地面积约1万亩,边建边种,当年便实现了投产。“我们拥有专门的销售渠道,从去年8月到现在,已经卖出了380余万元的产品。”基地负责人王常峰介绍。
近年来,职田镇全力打造产业发展集群,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职田镇万亩现代设施农业(高山冷凉蔬菜)基地已成为职田镇特色种植的产业支柱之一。
“我在这里摘了好几茬辣椒了。听技术员说,辣椒的生长周期是10个月,还有的摘呢!”住在职田镇周边的村民张亚玲今年47岁,已经在基地干了6个月的活。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如今,她可以熟练地对辣椒进行采摘、吊绳、剪枝,对辣椒种植的种种知识了然于心。“以前我们这里也种辣椒,但从来没有像这样专业过。”张亚玲感慨,她过去在外打工,如今为了方便照顾家庭选择在这里工作,没想到不仅赚到了钱,还学到了一门技术。
“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电子商务+订单式种植”的发展模式,使职田镇步入产业振兴的“快车道”。
“未来,我们还将在基地内完善蔬菜种植区、科技示范培训推广区、蔬菜分拣区、采摘区、特色亲子体验区、种苗培育研发区、露天蔬菜种植区七大功能区,带动当地群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助力旬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王常峰说。
苹果主打“马栏红”品牌
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生产优质苹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旬邑县先后荣获中国苹果之乡、中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等称号。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乔化果园及作务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种植苹果树回本周期长,随着劳动力等成本的增加,加之市场上更多优良品种的冲击,传统果业的收益正在逐渐降低。
“我们要把传统农业企业变成科技型企业,把农业转变成工业。”陕西第一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桥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选址后,张桥选定在旬邑投资“旬邑第一季矮化苹果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第一季公司种植矮化苹果2500亩,建设脱毒育苗基地500余亩,苹果年产量5000吨,年繁育苗木50万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旬邑苹果试验站”位于园区内,由第一季公司全程托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苹果研究院院长马锋旺为园区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园区应用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并建有小型气象站及病虫害测报系统,实现地面作业全程机械化。园区已成为政、校、企、产、研、学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矮砧苹果生产园。
在产业园区,第一季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公司培育的一系列品种:口感特脆、维生素丰富的“秦脆”;汁水丰富、风味浓郁的“秦玉”;口味微酸、有蜂蜜味的“蜜脆”……在张桥看来,人的口味是个性化的,苹果也需要个性化定制。苹果树的生长周期长,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与科技进行关联,研发、推广更多苹果品种。“我们的野生苹果有500多个品种,未来大家能吃到的苹果有酸的、甜的,脆的、面的,黄的、红的、紫的、黑的……应有尽有。”
这些苹果的包装上,都印有“马栏红”字样。这是旬邑县打造苹果品牌高地的成果之一。利用旬邑剪纸等艺术手法,该县还将生肖、节气、祝福等图文“晒”于果面,形成独有的品牌特色;组建宣传销售团队,积极拓展旬邑苹果销售市场,在全国设立60多个旬邑苹果直销窗口……“马栏红”宣传营销体系正逐步形成。
此外,旬邑县还全力落实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措施,引领果农规范作务、科学管理,实现除草、施肥、疏花疏果等生产环节精耕细作,通过规模化矮化新栽、间伐、高接换优等方式,不断提高苹果商品率。如今,旬邑苹果栽培面积稳定在50万亩,“方圆百里胭脂霞,村村户户果香飘”成为旬邑苹果产业的真实写照。
五谷杂粮成新宠
“我们村的村名来自于葛藤条树,因此,我们也把它作为了品牌标志的原型。”5月9日,在旬邑县郑家镇葛村,村党支部书记燕海啸向大家展示着印有葛藤条树标志的面粉袋。
2022年7月,葛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盘活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成立旬邑县郑家镇以食为天粮农加工厂,将闲置的葛村小学校舍改造为杂粮加工厂。这里有加工车间8个、晾晒场1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加工、销售小麦面粉、荞麦面粉、菜籽油、紫苏油、大豆油等产品,日均生产量约3000公斤,预计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
“有了质量才能不愁销路。”燕海啸介绍,建厂前期,他们从葛村、李家村、王家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玉米、大豆等杂粮,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确保了原材料的品质。以质动人,全面打开了本地杂粮加工销售渠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开门红”。
通过三产融合做大产业“蛋糕”,让农民增收的同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旬邑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做大规模、做强项目、做优品牌,精益求精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发展“农业+旅游”“互联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突出“红色+绿色”底色,精心打造开心农场、智慧果园、采摘园、医药观光区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点带面、补链成群”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2023年5月23日《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记者梁宇晴记者孟珂)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