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8-14
在70多万人口的江苏高邮,看懂中国秦朔朋友圈©关注
来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作者|秦朔
头图|视觉中国,拍摄于2023年6月22日,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上的高邮镇国寺
文章摘要
1.在江苏高邮,一个人只要努力奋斗就不会有生活问题。
2.高邮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城市,但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
3.高邮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充满希望和挑战的路,需要不断努力和创新精神。
8月初,我到江苏扬州所辖的高邮市做了三天调研。
高邮有2240多年建城史。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24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
高邮拥有京杭大运河遗址等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如玉带般流经高邮,长约43公里。
高邮常住人口71万,户籍人口79.6万人,面积196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40%。高邮湖面积780平方公里,为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因河流成网,荡滩成片,不少人说“高邮是用水做的”。目前高邮每年的水产品总量近20万吨,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占全国的1/5。高邮麻鸭是全国三大优良鸭系之一,高邮咸鸭蛋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7月底,赛迪发布了2023百强县榜单,高邮排第66位,2022年GDp突破千亿,工业开票销售突破13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40亿。
01.从高邮探究什么?
我到高邮调研,并非因为它处于中国县域经济的最前列。
江苏有40个县和县级市,23个上榜全国“百强县”,高邮在其中排第20,刚好是中游。当然,如果放在全国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中,高邮是上游,但“上”得也有限。
2022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9万元,高邮为3.78万元,只高出一点点。
虽然高邮不在最前列,但一直在努力奔向前列。
我希望通过高邮这个样本探究的是——
1.改革开放后中国一些地方特别是沿海区域的增长,相当程度上受惠于全球价值链的带动,而高邮长期没有什么外资企业,也未得开放风气之先,基本走的是内生型自主发展之路。这条路,有没有希望?
2.高邮土肥水美,但高邮湖现在“十年禁渔”,不能靠湖吃湖。高邮没有金属矿产、煤炭、石油等资源,历史上没什么央国企投资,也没有茅台、“宁王”那样一柱擎天的支柱,到现在只有一家上市公司(传艺科技)。高邮不是金融城市,全国人民不管在哪儿做交易都为那里的交易所、金融机构做贡献,也不像游戏公司,只要开发了一款好产品24小时都有人给你交钱。不过,中国大多数地方可能都像高邮这样。这种命,能不能发达?
3.作为四线城市,崇文重教的高邮每年考出去不少大学生,但毕业后很少回来。高邮的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扬州大学在这里建了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区,扬州市职业大学刚刚开建高邮湖校区。这种人才条件,有没有可能驱动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每一块土地都是一座课堂。在高邮,我从波司登制衣工厂缝纫女工的手上脚下,从罗氏沼虾生态养殖基地农民的手上脚下,从高邮鸭集团鸭蛋加工车间工人的手上脚下,从路灯照明企业销售员的手上脚下,感到一种命运的力量——手停脚停口就停,日日劳作不得歇。
这就是命,可能也是大多数地方,大多数中国人的命。
但手不停脚不停,就是苦命吗?倘若手脚真的停了,一点苦也没了,那大概人生也终结了。
高邮人是喜欢劳作的,因为劳作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脸上并无苦涩,而是平常,自若。
靠劳作,高邮成了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路灯制造基地、特种电缆基地,更不用说名闻遐迩的麻鸭咸蛋罗氏虾了。在传统的机械装备、电线电缆、纺织服装三大产业外,高邮也在大力发展光储充、照明灯具、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即“3+3产业体系”。
高邮人的幸福指数其实挺高。一杯豆浆一碗面一个鸡蛋是市民最普遍的早餐,5块5一份;城区不错的地段,房价六七千元一平方;老百姓闲暇时就到西堤运河文化公园健身漫步,看珠湖夕照、水光帆影,虽无大城市的摩登,也无大城市的焦虑。
高邮,不是最先进的中国,但可能代表了大部分的中国。
在我看来,高邮之路,是吃苦耐劳的本地劳动力和一批创业带头人的结合,是内生型自主发展和外向型开拓创新的结合。这里所谓“外向型”,并非一般理解的外资外贸,而是指努力挖掘探索自身之外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要素与市场,将之与高邮人的奋斗相结合。
在国际环境风云莫测的今天,很多人都在讲内生发展。但光内生是不够的,很可能走向自闭自满。国家倡导自力更生,“自”很重要,“更”更重要,即不断更新自我,创造新我,在一个更为广阔的中国乃至国际大市场上,寻找自己能够参与、适合参与、一展身手的方向,并把机遇变成现实。
所以核心还是人,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业创新精神。
02.勤快人×带头人
一个地方要发展,最起码的条件是人要勤快。
在波司登制衣车间,我了解到这里的工人一天能做8件羽绒服,而北边一些地方的工人只能做五六件,所以总部在常熟的波司登集团就压缩那里的订单,增加高邮的订单。
“现在充绒环节已经自动化,但缝纫环节还需要人。高邮本地人心灵手巧。用缝纫机缝衣袖,外地工厂的工人要用两只手,高邮姑娘一只手就能完成,速度很快,所以能做更多单子。”高邮经济开发区的同志说。
截至2020年底,高邮共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3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46家,从业人员4万多,本地工人占比90%以上,年收入6~8万元。依托熟练工人的队伍,高邮在业内享有“没有不敢接的大单,也没有不敢接的难单”的美誉。
2020年,高邮纺织服装企业共加工各类服装超过1亿件,其中羽绒服装2000万件,龙头企业波司登就有四五百万件。
波司登制衣公司位于经济开发区,目前有2000多名员工。在4个镇还有4个加工点,每个加工点200多人。加工点设在镇里,方便就地就业,也无需每天用大客车往返接送,但用工、培训、管理标准都是一样的。
高邮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一批“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的企业为扩大产能,与乡镇企业合作,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本世纪前十年是高邮纺织服装业的黄金十年,峰值时有“666”的说法,即有近600家企业,近6万名员工(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45%以上),60亿元收入。
之后,国家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粗放经营的作坊式企业在处理羽绒和羽毛加工时存在废水污染,渐渐被逼退。那些注重环保、设计、数字化,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渐渐成为产业链主和主导者。
在高邮服装产业发展史上,2005年12月5日意义重大。这一天,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落户经济开发区。项目引进了法国CAD设计系统、意大利蒸烫流水线和德日等国的专业化生产设备,2006年建成投产,2007年就以税收4500万元成为高邮数一数二的纳税大户。
从服装开始,波司登集团在高邮投资了纺织、物流、商业、酒店、工业园区、光伏等产业,2022年纳税超4亿元,占高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0%。
把波司登集团引进高邮的是本地企业家何其新。他1966年出生于二沟乡中东村一个贫苦农家,家里靠一年两季的庄稼勉强维持温饱,还要养鸭子补贴家用,那时一只成熟的鸭子只能卖两三块钱,“如果有伤亡,辛苦一年也落不下几个钱”。
何其新年少时就去工厂打工,后来开了自己的小服装厂,逐步发展,几次更名,到2005年已有员工1700人,是高邮人数最多的服装厂。也是在这一年,他赢得了波司登集团的信任,双方合资成立了江苏波司登制衣公司,波司登总部占55%,他的企业占45%并负责全权管理公司。
何其新说,早在1997年他就去过常熟,但波司登集团当年不愿意到高邮。之所以2005年态度180度大转弯,“是看中我们产品的质量和按时交货的能力,更看中我们有着一大批熟练的制衣工人”。
如果说何其新是服装产业的带头人之一,高邮的路灯产业则有一位公认的奠基人——陈景春。他是高邮第一家灯具生产企业——高邮县照明器材厂的开创者。
领路人陈景春
1972年,高邮郭集公社盘塘大队支书姚佩山和主任聂恒才,不甘心农民一天只能挣三四毛钱,决定冒险办厂,通过熟人认识了曾在县属企业工作过的陈景春,请他来搞散热器、矢锥加工。但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到国营无线电厂弄点材料都是投机倒把,创业条件实在不具备,他只好黯然离开了盘塘。
1976年,队办企业有了一些空间,姚、聂二人又想到陈景春,一请再请,9月12日他终于来到盘塘村,创办了高邮县照明电器厂。没有厂房,就借了生产队的几间破旧仓库;没启动资金,就卖了生产队的两头猪;做镇流器没有熬绝缘胶的设备,就用社员家的汤罐代替;没有煤炭,就支着土灶用柴火烧;没有床,就睡在拖草粪的“鸭托子”里;没钱买材料,连社员卖鸡蛋的钱也被姚支书借来。白天还不敢生产,夜里陈景春才带着徒弟苦干,一夜能做出十几个镇流器,然后装入麻袋,背在肩上,赶汽车、挤火车、乘轮船,去敲城市里路灯管理部门的大门。
幸运往往不期而至。有一次陈景春到成都出差,无意中得知山东淄博一家无线电厂面临倒闭,有几千台镇流器的库存。他立即赶去,以每台5元的价格买下,经测试、检验、包装,以每台16元的价格卖给自己的客户,收获了第一桶金。从此,他们从零敲碎打走上批量生产之路,开发了灯杆、系列照明灯具、高杆灯、中华灯等系列化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企业发展了,村里人的生活也大为改变,灌溉、桥梁、公路、电灯、新房、校舍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大批年轻人进厂学会了技术,娶上了媳妇。销售业绩突出者,子女可以优先进厂。60岁以上村民还能领到养老补助金。
1989年,高邮县照明电器厂企业产值突破1000万元,成为高邮的明星企业。聂恒才说,没有陈景春就没有高邮灯具,同时,高邮人勤劳聪明的秉性和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也推动着他们敢想敢干敢创业,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他们模仿能力强,一个学一个;共同致富欲望高,一个带一个;一个骨干企业孵化出一串企业,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
我走访了诺尔集团、龙腾照明、豪纬交通等多家照明企业,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提到过陈景春。诺尔集团展厅还专门以“星火摇篮: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主题介绍了陈景春一代的拓荒者。
经过40多年的跋涉,高邮的路灯和照明行业已经实现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从手工活到机械化自动化,从单一照明到智慧多功能照明、绿色环保照明的多次跃升。目前高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了近1300家路灯和智慧照明企业(规上80多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形成了路灯灯杆、灯具、光源、表面处理、配件生产、配套服务一条龙产业链,年总开票销售收入200亿元左右。高邮占据了全国近70%的灯杆市场和25%的路灯成品市场份额,5000多名营销人员活跃在各地,销售网络遍及所有大中城市,还有400家跨境电商让高邮产品远销世界。
如今高邮农村最重要的富民产业罗氏沼虾,在起步期也有一位著名的带头人。他叫周长文,1982年就在张轩乡(现龙虬镇)搞水产养殖。高邮本来不产罗氏沼虾,1990年张轩乡从外地引进了1.75万尾罗氏沼虾尾苗,周长文主动请缨在自家的鱼塘里试养,到1992年开始大面积引进养殖。
周长文不仅自己养殖,他最多时的养殖面积达到500亩,还带领村里的50多户农民养殖,2006年创办了“长文水产养殖厂”和“小康水产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因贡献突出,他曾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高邮人现在把罗氏沼虾叫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