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青团大余县委充分依托大余县红色资源优势,积极主动联系各大高校,以“校地共建”为抓手,多措并举促进青年全方面发展,逐步实现地方创新与高校立德树人的双向奔赴。
校地共建搭舞台,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才干。近年来,大余县陆续与北京大学共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与江西农业大学共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此举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在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才干的舞台,今年暑期以来,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扶贫助困、环境治理等多种志愿服务100余场次,服务群众2000多人次。助力大学生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成长成才,推动地方与高校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开创校地合作共赢崭新局面。
红色资源显优势,青年在思想引领中赓续血脉。依托大余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岭三章纪念馆、牡丹亭文化园等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了省级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大余县南国烽烟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吸引暨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赣南师大、赣南医学院等多所学校前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共青团大余县委将红色教育与志愿服务互相结合,推出“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让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志愿服务助成长,青年在奉献自我中全面发展。依托校地共建、“返家乡”大学生等,打造“返家乡”、“西部计划”、“展翅计划”等总计300余人的青年志愿实践队。同时结合大学生专业技能、兴趣爱好与群众需求,推出“七彩假期”公益课堂、“保护母亲河”护河运动、“移动小药箱”等志愿活动项目,累计开展各项活动8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达1800人次。
接下来,共青团大余县委会继续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引导广大学子在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才干、奉献自我,推动地方与高校共同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