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谁?他也许是你记忆中的一首歌谣,也许是你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也许是你每年三月都会想起的那个人。然而,历经半个世纪的薪火相传,我们不禁会问:今天,我们怎样学雷锋?
在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西南石油大学组织了“学习雷锋精神,我们在行动”主题讨论会活动。在观看了“郭明义的故事”、“最美教师,张丽莉”等视频后,师生们聚焦社会、结合校园,就新时期怎样学雷锋进行深入讨论
主持人: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义全
点评专家: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张小飞
学生嘉宾:应用物理专业文星月;法学专业央金娜姆;石油工程专业武泗海、刘佳丽;工商管理专业李泓玥、袁玖灵;社会工作专业朱剑滔、郭龙
做好微公益——守护一份人性之美
〖新闻眼:去年暑假,台湾慈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生利用假期,走进凉山州越西县大营盘学校进行支教。带着募捐来的书籍、文体用品,通过活力课堂、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志愿者们在那些有着麻风病烙印的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主持人:大学是我们可以增长智慧、孕育梦想以及理解收获的地方。大学教育的灵魂何在?正如党的十八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亦如周国平先生所言,真正的教育就是守护人性。在一个价值观与理想都极为多元的时代,大学要如何坚守自身应有的价值理念,大学生要怎样学习雷锋精神,释放内心的本善与大爱?
→微评论
刘佳丽:雷锋不只是一个传说,我们还很迷恋。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们见证了助人为乐的郭明义;感受了“让麻风村孩子受教育”的张平宜。这样一些人聚起向善的道德力量,释放着人性中的美好与温暖。他们不是雷锋,却又都是雷锋。
袁玖灵:“学雷锋做雷锋”不是神话,也别把雷锋神化。我们习惯于描绘一个高大的雷锋,膜拜一个神圣的雷锋,将他捧上高不可及的圣坛,却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他作为普通一兵,雷锋是快乐的。很少有人真正走近雷锋的内心,感受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快乐,感受他在奉献与付出中追寻的快乐。可以说,读懂了雷锋的快乐,就读懂了雷锋。
朱剑滔: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的外壳会不断改变,但他的内核却是永恒的。从一个人的善行,到不同群体的热心,再到全民公益。雷锋精神逐渐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尤其在网络时代,“微公益”已成为大学生延续雷锋精神生命力的最好表达,这些鲜活的事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他们深入山区支教,募集资金救助失学儿童,组织医疗机构去贫困地区义诊等。可以说,每一次微小的公益,都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注解,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郭龙:参加公益活动不需要理由,也无需觊觎那些华丽的花环,我们要做的只是简单的“好事”,只是呈现出作为人的基本底色——善良。
让专注精神——守护一片纯洁之态
〖新闻眼: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身患癌症的垂危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三天,仍然心系国防科技事业。为了节约时间整理文档,他只给每位探病的亲友一分钟的探病时间。林俊德,用生命书写着他对科学的专注,他的精神,感动中国。〗
主持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个人选择自由,经济的繁荣令文化形态更趋丰满多元,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再次回望雷锋,应以怎样的口吻去描述这个年轻士兵?那些温暖过几代人的故事,又如何保持曾经的热度?
→微评论
文星月:雷锋在我们心中,普通而具体。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有着更多的诱惑,更加浮躁与功利,这些浮华偶尔会蒙蔽双眼,会让大家迷失方向。怎么办?像雷锋一样,做一个内心纯净的人。因为纯净的内心是迷途中最好的指引。越是纷繁复杂,越要平静面对。一颗心能够开出多坚韧、执著的花,一颗心就有多大的能量。
央金娜姆:因为甘于平凡,所以成就伟大。如果我们都能像雷锋一样,把爱播撒进生活的细节里,那么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道德失范、信任危机等现象,或许都将不复存在。多几个雷锋一同行善,那么倒在车轮下的老人或者儿童,将可能得到及时救治。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一些矿难或者重大交通事故或许就能防患于未然。如果觉得这些离自己还是太遥远,那么不妨学着像雷锋那样,减少点浪费,多学点知识,快乐总会更多一些。
武泗海:学雷锋不是形式,也不是口号,就是做真实、纯粹的自己。大学生为什么学雷锋?因为他的精神能够荡涤心灵,净化灵魂。大学生怎么学雷锋?就是要以勤勉踏实的态度,认真走好现在的每一步。作为石油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潜心学习,积极实践,勇敢战斗在祖国建设需要的最前线。
以感恩情怀——守护一颗虔诚之心
〖新闻眼:她从4岁开始,便学着照顾瘫痪的母亲,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到了读书年龄,她更是坚持“背”母上学。求学期间,她三度将妈妈带到身边,在校外租房照顾妈妈。“90后”大学生曹秋芳,10多年来,用爱心和孝心谱写着现代孝女的人间至情。〗
主持人:时代发展了,雷锋却没有走远。他的精神沉淀在人们的骨血中,已成为一种永不褪色的信仰。雷锋精神,精髓在于感恩,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惟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亲近。
→微评论
李泓玥:网上有人曾断言“雷锋精神过时了”。可是,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雷锋不是大人物,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的最可贵之处,便是心怀感恩的大爱,“把爱给大家,爱所有人”。我们每位大学生,都应该学会爱自己,踏实上进;爱父母,谦和孝顺;爱国家,忧国忧民。
刘佳丽:在雷锋之前,便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朴素古训做积淀;在雷锋之后,亦有李素丽、杨善洲、张丽莉等道德模范。可是,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又何谈施善于人。大学生大都在外求学,如何孝敬父母?或许就是一个电话的问候,一次优异成绩的取得,一次助人为乐的,都会是父母收到的最好礼物。
袁玖灵:学雷锋日、孝敬父母日、教师节等,不是口号,不是形式,更不应只是一日关怀。
郭龙:大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恩老师给予的悉心指导,感恩社会给予了我们关怀,感恩所有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因为,只有常怀感恩之情、守护虔诚之心,我们的内心才能变得丰富而美好。
→点评
张小飞: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历着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这也使得青少年在价值观与道德信仰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雷锋精神学不学,怎么学,学什么?
始终怀着坚定的信仰。雷锋属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却又超越这个界限。西方人给予雷锋的最高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美国西点军校至今仍挂着雷锋的肖像。原因何在?一个拥有美好灵魂的人是无远弗届的,也是永远保鲜的。
坚持守护精神内核:善念、仁爱与坚韧。要让雷锋式的道德教育不沦为“乌托邦”的理想,必须坚守其精神本质,这也是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启示。
实践是最好的传承。大学校园的实践活动,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有效传承形式。生活即实践,实践即生活。如果每位大学生都能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对父母和身边的人心存感恩,那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继承。
→结语
王义全:雷锋是楷模,是榜样,更是你和我心中“真、善、美”的代言人。作为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无需死记硬背他在那个时代说过的话,也不需要一板一眼地模仿他的故事,而是要在生活中践行他不因时间而腐朽的精神。只要我们坚持着,行动着,实践着,雷锋精神就一定能成为维系不坠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