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大学网 > 科尔沁右翼中旗 > 正文

中旗:徐徐铺展的绿色发展“稻”路

2023/8/9 18:17:59 点击:

来源时间为:2020-09-10

双金嘎查万亩稻田

金秋时节,“六山六水看兴安”采访组记者来到科右中旗采访。生机勃勃的科右中旗土地上,一条滋润万物的清冽河水——霍林河携带着生命的灵动,犹如玉带般飘过,滋润了两岸的丰腴沃土。沿着霍林河水顺流而下,一路飘来阵阵稻香。

秀水养良田,黑土孕珍米。霍林河流域的先天优势、北纬42度到49度之间的水稻种植黄金纬度、肥沃的土壤,造就了这片土地上产出的稻米纤长饱满、口感弹柔、食味香甜的独特品质,可谓是“一家煮饭十家香、百家煮饭香满庄”。

近年来,科右中旗以“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为抓手,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两袋米”建设,着力推动全旗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科右中旗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杜尔基镇、巴彦呼舒镇、代钦塔拉苏木和高力板镇等地。全旗现有水稻绿色有机种植基地15个,总认证面积6.8万亩,其中绿色认证3.7万亩,有机认证3.6万亩;现有大型水稻种植企业2家、规模化水稻种植合作社5家;本土大米注册商标有“二龙屯”“袁蒙”“玛拉沁”“鼎益金农”“鲜光村”“草原鑫谷”“哈日道卜”“塔林阿沐”等66个大米品牌。透过一粒粒大米,我们看到的是金色的丰收美景,是绿色的转型发展之路,也是兴安盟大米飘香全国的前行方向。

万亩稻田产出优质米

“双金嘎查现有1.7万亩稻田。这里土地肥沃,土壤耕层深厚,主要是原生态草甸土和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种植基地位于霍林河沿岸平原地区,采用天然河流活水浇灌;早晚10度以上的大温差,有利于直链淀粉的积累。所以我们这里大米品质优良,口感香甜。”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双金嘎查嘎查达韩玉亭向记者介绍道。

一方好山水,馈赠一抔好大米。双金嘎查生态环境良好,水稻历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特色突出,是远近闻名的水稻生产基地。走进双金嘎查的“万亩稻田”,仿佛进入了清新舒适的天然氧吧。美轮美奂的万亩稻田,热情好客的双金百姓,再尝一尝香甜软糯、远近闻名的兴安盟大米,这些足以成为你爱上这里的理由。

“双金嘎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但我们的稻米在市场上却没有竞争力,直到2017年我们成立了双鑫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团结起来,报团发展。”韩玉亭说。

合作社成立后,双金嘎查开始种植精稻,并统一品种,推进水稻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从育秧、播种到收获,让种植户在统一的标准下生产作业,保证了大米的口感和品质。“之前我们是售卖原稻,现在是售卖大米。经过深加工后,每斤稻米能提高3毛钱左右,每亩增收300元左右。”韩玉亭说。

2018年,合作社注册了“塔林阿沐”商标。同年,在中宣部的协调帮助下,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与旗政府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阿里巴巴淘乡甜数字农场·兴安盟大米标准示范基地”。投入资金400余万元,购置安装数字化设备,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实现耕地数字化建档、作物长势、病虫害、收获、加工等环节全程监控、全程可追溯。

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杜尔基的水稻搭上互联网快车,数字农场的入驻让普通大米披上了科技的外衣,加速了当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了“兴安盟大米”的品牌影响力,也成就了双金嘎查万亩水稻田的盛景。从依靠“黑土地”到嫁接“大数据”,双金嘎查小忙哈艾里的王梅花尝到甜头,“大米好卖了,价格也比以前高,每斤比原来多卖2毛钱。”

近年来,双金嘎查立足生态谋发展,围绕旅游抓产业,以打造“水稻观光农业”为发展目标,围绕万亩水稻基地项目建设总投资1400万元的集育苗种植、稻田养殖、加工销售、餐饮住宿、赏景摄影、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综合基地项目,形成“旅游+农业+扶贫”的新模式,实现从“种水稻”到“种风景”的转变。2018年9月,“庆丰收·2018年科尔沁右翼中旗稻田文化节”在万亩稻田上开场,2019年8月第二届稻田文化艺术节又把双金嘎查旅游业推向了更高的台阶。

盐碱地里飘出稻花香

走在巴彦淖尔苏木白音塔拉嘎查的稻田边,放眼望去,连片的稻田稻浪滚滚。看到这样的美景,你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块撂荒地吗?

巴彦淖尔苏木是科右中旗发展相对落后的“南三苏木”(好腰苏木镇、巴彦茫哈苏木、巴彦淖尔苏木)之一。过去,生态破坏、土地退化等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种啥啥不行”的盐碱地更是当地农民的“心头之痛”。

然而当初的盐碱滩、撂荒地,如今却成为了“聚宝盆”。2018年10月16日,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兴安盟揭牌。2019年,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科右中旗盐碱地综合利用基地在白音塔拉嘎查建立。基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引种鉴定试验、品种展示试验,建立品种资源材料圃、穗行选种圃和杂交圃及开展肥料试验、改良剂试验等,为打造耐盐碱水稻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去年基地引进水稻品种(系)达500余份,筛选出耐盐碱、米质优、产量高的20多份水稻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基地负责人杨忠说。

2019年9月24日,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盐碱水稻现场测产验收评议会”上,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厅、兴安盟农牧局等机构的7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现场对“兴盐系列”水稻进行取样收割测评。“经过专家测评,在pH值8.8至9.6,盐度含量在5‰—6‰的土地上,每亩平均产量达到508.8公斤。”杨忠向记者介绍,这已经超过了袁隆平院士的300公斤“及格线”,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为兴安盟盐碱中低产田提升为中高产田注入了希望。

近年来,科右中旗不断开发和积累盐碱地改良技术,探索盐碱地改良与脱贫攻坚共赢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中旗农产品品牌,逐步实现盐碱地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保护、修复与农民增产增收协同发展。

瞧,在巴彦淖尔苏木双榆树嘎查,驻村第一书记韩军也带着农牧民,让1350亩盐碱地飘出了阵阵“稻香”。

好光景来之不易。双榆树嘎查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嘎查。当地人仍然记得,这片“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听机声响,不见粮归仓”的盐碱地,种植传统玉米时,常常是一年下来颗粒无收。

为改变粮食绝产绝收状况,上任第一书记后,韩军大胆尝试,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相结合的方式,以“党员带头入股+嘎查集体入股+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的模式,对盐碱地进行“旱改水”,并成立了双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起初,老百姓根本不相信盐碱地能种出水稻。这片地撂荒多年,种啥啥不成,况且他们一直靠种植玉米和畜牧业过日子,畏难情绪重。于是,党员们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6年,合作社试种的600亩水稻收了39万斤。老百姓也改变了观望的态度。”韩军说。

此后,村民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33户贫困户用自己的产业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1350亩盐碱地以每年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连续5年。除此之外,每年的稻田务工也成为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合作社成立以来,务工人次已达到500余人次,每人每天务工费为150元,合作社已为务工人员支付60余万元。

“之前家里的26亩地荒了五六年,现在不一样了!每年我家能领到资产收益分红3240元,土地流转承包费5200元,我和丈夫在合作社打工也能赚个3000元左右。靠着种水稻就让我家脱了贫!”双榆树嘎查村民张春花开心地说。

嘎查村民曙光以前长期外出打工,合作社成立后,他回家当起了合作社的长期工,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照看家里。“我们家40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能有8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我在合作社当司机,一天150元,一年能收入将近2万元。我媳妇和老父亲也在合作社打工,全家的打工收入差不多能达到4万元。”曙光说。

昔日盐碱地,今日米粮川。仅2018年双榆树嘎查水稻产量就达到90万斤,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四年来,盐碱地水稻发展稳定,曾经绝产的盐碱地变成增收致富的宝地。在为农牧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为生态修复开创了新模式。”韩军说,下一步,双榆树嘎查将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水稻种植积累,开展多种经营,实现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在科右中旗,盐碱地变良田的探索还在继续,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徐徐铺展。

农旅结合玩出新花样

清风拂过,稻子听从风的指挥左右摇摆。稻田里,鲫鱼穿梭来去,池塘上,鸭子们成群结队……在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哈日道卜嘎查万亩绿色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区,游客们徜徉于稻海之中,感受着田园风光。亲子自行车观光道、网红绳索桥、稻田景观木栈道……处处都有游人的身影,手机里定格了一张张笑脸。

“我听朋友说这里不错,就趁着休息时间带着家人过来游玩放松一下。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水稻。而且这里除了自然风景之外,还有不少娱乐休闲项目,小孩子很喜欢!”居住在巴彦呼舒镇的寇玉红给家人拍照留念后,略显兴奋地说道。

这片万亩绿色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区隶属于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是哈日道卜嘎查农牧民自发申请联办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是以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为主,同时以打造现代农业园+田园综合体旅游观光农事体验+拓展研学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加工企业。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2.19万吨,产品远销区内外。现有165户、492人口通过资金或者土地流转入股成为合作社员,水稻种植面积1万亩。

“今年我们用75亩土地的流转资金开了一个小饭店,生意不错,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六月开心地说。

“合作社于2016年种植有机水稻以来受到消费者的极大好评,目前种植水稻1万多亩均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认证,其中5000亩达到了有机认证标准。”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林波介绍道,合作社现已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优质产品转化成营养、保健于一体的大众食品,并注册了“哈日道卜”商标。通过宣传和推广,哈日道卜的有机大米走向大城市,更多的人品尝到哈日道卜沙地大米,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行走在乡间稻田的田埂上,稻田里很多写着人名的红色牌子格外显眼,这些水稻早已“名稻有主”。“现在我们主要打造农业加旅游,并推出私人订制农业——‘我在哈日道卜嘎查有1亩田’,手机上可以实时查看监控,了解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一系列相关信息。”哈日道卜嘎查党支部书记白金泉说。

哈日道卜嘎查围绕水稻产业,积极发展稻田养殖、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产业,深入挖掘农业的旅游功能,充分发挥了第一产业“接二产连三产”的作用。特色农产品和旅游景点实现整合包装,经济、文化、生态效益三者结合,水稻产业释放出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王越(图片由中旗杜尔基镇提供)

[责任编辑:邢俊清]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我先行
振兴突破看沈阳|沈阳沈北新区:聚焦“三大目标”大力推进“一城五园”建设
内蒙古锡盟苏尼特商会成立聚焦两大战略机遇
最新图文
内蒙古锡盟苏尼特商会成立聚焦两大战略机遇
衡水武强县开展大学生“青春励志”宣讲团活动
河北广宗:“80后”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