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7-25
近日,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团县委公众号“青春西盟”发布西盟县2023年暑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征集公告后,大学生们纷纷赴约返乡,开启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家乡发展有“我”
“班帅村有几个组?是哪年脱贫的?”在班帅十一组会议室,小朋友热烈地讨论着。
走进会议室,桌前坐满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小老师”站在旁边,有的帮小朋友解惑,有的手把手教绘画,有的在讲解错题本……据了解,“小老师”们都来自班帅村青年团,团成员由村里大学生们自发组成,大家利用寒暑假时间来帮低年级的小朋友辅导作业,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教授他们一些新的知识。
“来这里很开心也很有意义,以前寒暑假我只能在家看电视,奶奶把我送来这里,暑假作业不懂的可以问‘老师’,还可以和小伙伴学习民族乐器、舞蹈,很充实。”四年级小学生李安娜说。
班帅青年团的成立,源于2013年的春节前夕,几名暑假返乡的青年学生想宣传党的好政策,同时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让村民们不再只是劳作回来聚集饮酒,大家便邀约在一起,举办了村里的一场文艺晚会。从成立初期的几个人逐步发展成几十个人,队伍在不断壮大,走过十年,他们的“业务”也不再仅限于村里文艺展演策划,在政策宣传、乡村振兴等事关家乡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
“我是去年刚加入的,每到暑假,我们青年团和工作人员会相互配合,用本地的民族语言走访入户和村民交流、教小朋友们唱歌跳舞、帮助他们辅导作业等。班帅青年团就像一个‘熔炉’,让青年团的每一位成员在其中接受锻炼得到成长。”班帅青年团成员娜平说。
志愿服务有“我”
炎炎烈日下,在小龙潭湖畔,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们跟随团县委工作人员仔细地捡拾着湖边垃圾,碰到附近游玩的市民,便和小朋友或者家长讲解一些环境保护、防溺水安全等相关知识。
“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也想为城市变美锦上添花,让家乡越来越山清水秀,美丽宜居。”
每到寒暑假,大学生志愿“红”成为城市最美风景线,有的用相机记录城市点点滴滴,并把当地乡土人情的短视频发布在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帮助提升家乡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有的走村串寨与村民们访谈交流,了解本地的经济发展概况或深入挖掘家乡发展故事;有的向市民讲解法律法规、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政策……志愿者们利用自身专业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民族语言,通过面对面宣传的方式向群众讲解相关知识。
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精神,共创文明新风,大街小巷、公园广场、道路两侧、绿化带等随处可见大学生志愿红,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城市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服务基层有“我”
“同学,你今年上初中还是高中了?在校学习成绩怎么样?”在曼亨村一农户家里,利用暑假时间积极报名参加社会实践的曼亨村七组的大学生娜花正在跟村里的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和村民们沟通交流,时不时还会用佤语进行一些政策、法律知识等宣传。
娜花是土生土长的西盟人,可以说是家乡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曼亨村脱贫攻坚之前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比较,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特别是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曼亨村通过参与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实现了脱贫致富,她便利用暑假时间积极报名参加社会实践,为家乡发展出力。
“在实践工作中我看到了基层工作人员会一次次耐心解答村民疑惑,或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这加深了我对基层工作的了解,知道了基层工作的不易,也让我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娜花说。
寒暑假期间,像娜花这样在家门口实践的在校大学生还有很多,大学生通过村务实践,让更多本村大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到村务工作,在村务实习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部分青年学子未来返回家乡助力家乡建设发展的可能性。
自团县委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后,一批批的大学生踊跃报名,实践岗位设置围绕政务实践、企业实习、公益服务、乡村振兴等多个板块,为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民生、开阔视野提供平台,同时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使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干中增长才干、提升社会化技能。
云南网通讯员李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