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03-23
(1)基本情况
作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园区,海教园于2009年6月启动建设,目前已有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13所院校入驻,在校师生15万人。拥有金融学、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十余个顶尖学科和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是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是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是继贵州天眼、广东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线站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
此外,海教园还打造了全生命周期教育模式,拥有十二年一贯制基础教育机制、八大产教融合联盟、工匠涵养班、无人机训练场以及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会场的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
津南区坐落于海河中游南岸,地处'津城''滨城'之间,330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渐次铺开,产教融合的'种子'已经播撒在这片生态之林,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
(2)总体规划
《津南区推进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核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文
为深化产教融合,统筹做好津南区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核心区建设工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更好服务津南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天津市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国家、天津市关于产教融合的部署要求,全力用好海河教育园内各院校的人才资源、科研资源、创新资源聚集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有机衔接,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加快形成'教促产''产接教'的良性互动,为'双碳'先行示范区和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片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在津南区重点支持、鼓励、建设100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壮大会展经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经济等5个以上的产教融合型行业,打造'鲁班工坊'、国家会展中心会展经济平台、海河教育园3张高集中度和高显示度的产教融合新名片,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激励政策体系,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机制。
开展产教融合重大课题研究,将产教融合纳入津南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双碳'先行示范区、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推动海河教育园内各院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院校建设'双碳'学科专业,建立'双碳'创新研究院,推进一批'双碳'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教城'融合发展。强化人才培养需求导向,发布津南区高等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津南区引聚人才年度报告和专业布局与需求分析报告,完善专业准入及退出机制,将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出台支持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的一揽子政策,落实天津市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举措清单,优化企业、院校、人才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标杆行业和龙头企业。
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发展的标杆行业和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或领军企业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深度开展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依托'工匠涵养创新工程',鼓励企业与海河教育园内的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联合共设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等。扩大我区产业基金规模,支持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推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支持校企合作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共同研发'专精特新'产品。支持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
(三)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
引导鸿远电气、海尔、荣钢集团等产教融合标杆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深化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深化海河教育园内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有条件的院校探索实施产业教师特岗计划,实现人才培养双向流动。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贯通高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渠道,营造利于产教融合发展的人才环境。将工匠精神培育和劳动实践融入基础教育,组织开展'企业技能大师进校园'等活动。
(四)建设国家会展中心会展经济平台。
瞄准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与会展业的互动关系,加大招商引资和展会承接力度,成为京津冀地区大型展会的重要承载地。培育与会展业配套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展览工程、设计策划等会展经济产业专业配套服务,搭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会展经济配套服务产业体系,打造国家会展中心专业配套服务聚集区。围绕会展中心3-5公里的范围,以辛庄镇、海河教育园、咸水沽镇等作为主要载体,引进培育创新型中小科技企业,形成高附加值产业、创新产业的现代集群。重点发展展会翻译、传媒广告、活动策划、等专业配套服务,服务会展产业及周边创新产业发展。
(五)布局'天津智谷'产业聚集发展新赛道。
推进'天津智谷'核心区建设,整合提升全区11个工业园区,初步建成以海河教育园、海棠众创大街、巨葛庄地块为核心区,双港、海河、葛沽、八里台、小站等5个产业片区的'一核五区'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对标'双碳'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从产、学、研各领域引进一批高水平绿色低碳示范项目、超低能耗项目,加快传统制造业环保转型、智能改造。推动华海清科、易华录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支持荣钢、海尔、福臻等重点企业低碳升级,招引培育信创、智能科技等新兴企业,带动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落户。依托海河教育园内的各院校,加快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建成一流的人工智能及成果转化高地。引进技术转移机构、成果转化公司等,加大科技项目遴选和管理力度,提供融资、技术项目管理、项目流程管理等专业服务。
(六)打造海河教育园产教融合升级版。
开发建设天南云智小镇、天南创新谷,实现校、企、镇、园联动发展。落实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三年行动,推进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建设,聚集科技创新、'碳中和'产业等要素,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核心孵化园'。建立产教融合基础资源库,制定校企合作目录。发挥产教联盟、展教联盟作用,推进行业内共享校企优质科研资源、人才资源,赋能产业发展。落实海河教育园'揭榜制',面向全国开展科技创新需求揭榜攻关。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动力与电气领域产教融合赛事、创培营等品牌活动的策划组织,扩大影响度和知名度。建立院校与企业双向人员互动互聘机制,培养一批'双师型'人才。
(七)打造'鲁班工坊'国家化品牌。
鼓励海河教育园有条件的院校继续在海外探索或深化建设'鲁班工坊',搭建国内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平台。至2025年,'鲁班工坊'累计达到10个。鼓励海河教育园内的各院校以'鲁班工坊'为引领,积极申报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研学术交流、教师互派等方面开展合作。对接世界技能大赛,促进海河教育园成为中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延伸赛场,提升海河教育园内各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
(八)建设一流的实训、实践基地。
利用海河教育园公共实训中心、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现有资源,推进功能互补、资源共享,进行技能人才培训、专业建设、设计研发。借鉴荣钢集团、鸿远电气等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经验,推进校企合作,建设一批企业培训中心,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打造产教融合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
(九)推进金融支持产教融合发展。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加大对产教融合市场前景好或产业带动性好的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产教融合项目企业,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引导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开发适合产教融合项目特点的多元化融资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项目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我区产业基金规模,研究调动社会资本的路径方法,利用产业基金支持院校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支持孵化器、种子期、初创期的高成长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十)落实'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组合激励。
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局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对专利转化运用提供行政保护、公共服务及相关支持。引导产教融合型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加大对驰名商标的培育和保护力度,对获得商标注册、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发挥海河教育园高等及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优势,推动有条件的院校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开展面向高校学生、企业与科研机构技术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鼓励取得国家专利代理师资格,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于高校成果在本区实现产业化的,按照市、区政策,给予奖励。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加强责任担当,聚焦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核心区建设的新要求,细化工作举措,明确任务抓手,创新竞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要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工作中找准着力点与切入点,推动区域发展全面提质增效。
(二)加强组织领导。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召集产教融合工作各责任单位,适时召开工作例会、协调会,推动产教融合有序、有效开展。各责任单位要认真落实《实施方案》及《津南区推进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核心区建设的任务清单》,每季度末将工作完成情况报送区发展改革委,区发展改革委汇总形成阶段性总结报告,推进相关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三)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市区两级关于产教融合的支持政策,结合工作开展情况,不断完善政策清单。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加大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鼓励海河教育园内各院校发挥重点专业、名师工匠团队、精品课程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校中企、企中校'的模式,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对于示范作用明显的企业及院校,帮助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或合作项目,争取国家级、市级政策倾斜。
(四)及时总结推广。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做好产教融合宣传动员及舆论引导工作,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对于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产教融合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院校,及时做好典型案例的总结推广,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学习、认真开展,提高产教融合的覆盖面、影响力。
(3)最新进展
1)大学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