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大学网 > 祥云县 > 正文

祥云县走出旱坝子高原特色农业之路

2023/8/22 17:04:21 点击:

祥云蔬菜销四方

禽蛋做成大产业

金叶片片富农家

桑蚕织出富裕路

杨彦陈应国

从昆明出发,过楚雄后向西疾进,很快就进入到一马平川的祥云坝子。在公路两旁,一个个大棚随处可见,烤烟、蚕桑、水稻、蔬菜、林果等作物郁郁葱葱,正在雨后的阳光下尽情生长。

祥云是全省有名的旱坝子,由于地处金沙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分水岭上,海拔高于四邻,县境年均降雨量仅为810毫米,水资源总量4.46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947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全州的平均水平,是云南有名的老旱区。虽然没有先天优势,但祥云县从县情实际出发,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特色产业渐次崛起

“米甸核桃皮子很薄,用手一捏就碎了,核桃肉也很香,如果蘸上一点蜂蜜,就更好吃啦!”凡是吃过米甸核桃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米甸是祥云县的一个山区乡镇,全镇人口近3万人,近年来发展核桃15万亩,人均达到了5亩。

目前,祥云全县种植发展核桃62万亩,核桃产业成为广大山区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摇钱树。烤烟作为祥云的传统产业,每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值近4亿元。

在巩固提升核桃、烤烟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祥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从2013年起,在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性补贴、保险等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筹集10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对土地流转、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等进行补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了突破制约祥云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瓶颈,祥云县委、县政府把“兴修水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投资3.4亿元的中国烟草云南祥云青海湖大型水源工程,投资近5亿元的清水河水库工程,投资近3亿多元的小官村补水工程,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全力解决农业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源保障能力。同时,积极整合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烟水工程等项目,并优先在产业基地上实施,做到基地农田道路通畅、沟渠完善,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

在刘厂镇大波那村,龙之源蔬菜公司总经理单加文带领员工,在大棚里干得热火朝天。单加文早年在外地从事蔬菜流通,后来觉得种植蔬菜很有前景,2010年毅然回到家乡,流转土地700亩,建起大棚种上蔬菜。下庄镇老张营村的张启兴,从事煤矿产业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创办了祥云县紫土田园公司,流转土地1000多亩,转型从事蔬菜产业。刘厂镇小波那村的朱红青,流转土地1000多亩,创办了泰兴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大规模种植特色蔬菜,在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时,他一咬牙卖掉了在县城的商住楼,将200多万资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蔬菜产业中。

县农业局的罗顺昌介绍说:“高原特色农业象一块磁石,吸引着很多企业家、创业者投身其中。现在,我们县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2万亩,产值达到了12亿元;蚕桑种植面积达到了9万多亩,鲜茧产值达到了2亿多元,在全省名列第二;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亩,有金铁锁、续断等品种,现在又探索种植重楼、石斛、灯盏花等新品种,也是一个前景较好的新兴产业。”

提起禽蛋产业,县畜牧局副局长罗升文显得异常兴奋:“祥云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服务体系比较完善,从鸡苗、养殖、收购、销售、淘汰,形成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主要销住广东、广西等省区以及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全县5000羽以上的养殖户将近400户,养殖蛋鸡达到了500多万羽,每年产鲜蛋4.7万吨,禽蛋产业已经在全省居第一位。”

此外,祥云县红梨种植面积也达到了上万亩,成为又一个产值超亿元的新兴产业;冬桃、蓝莓、美国大樱桃、葡萄等新型优质水果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全县产业培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龙头企业势头强劲

走进祥云县龙云经贸公司,从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农产品加工车间里的工人身着工作服,面戴口罩,忙碌地工作在流水线上,一切显得井然有序。公司对产品质量把关很严,谢绝参观者进入生产车间。公司的展示厅里,陈列着“龙云大有”品牌的系列产品,10分钟的专题介绍片,讲述了龙云公司的创业发展历程。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龙云公司集基地种植、农副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为一体,建设了特色蔬菜核心种植示范基地8500亩,建有标准化加工厂房5万多平方米,农产品加工生产线17条。主营产品以AD脱水蔬菜和野生食用菌加工产品为重点,共有180多个规格的产品和种类。经过多年的发展,龙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渠道,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17个国家,与67家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近年来,龙云公司以“南菜北运”项目建设为契机,公司高原特色蔬菜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内蒙、西安、山东等省市,并在北京、内蒙、西安等地建立了龙云公司蔬菜专销区、直销点。2013年,公司销售“龙云大有”牌特色产品19800多吨,销售特色蔬菜产品13.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47亿元。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具有资金、管理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值,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经过培育、引导和扶持,目前祥云县有国家和省州级龙头企业22家,省级专业合作社3家,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

祥云县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是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依托全县9万多亩桑园基地,以“公司(工厂)加协会联农户接市场”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集蚕桑生产技术推广服务、蚕种生产经营、蚕茧收烘、蚕药物具经营、缫丝、丝绵制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蚕桑产业链,主要产品有桑蚕干茧、生丝、蚕丝被等。公司建有1个缫丝厂,年可生产生丝300吨,年可生产加工蚕丝被20000床;设有1个蚕桑技术推广站、7个蚕桑服务站,年可收购烘烤鲜蚕茧4000吨。公司董事长钱体辉说:“我们正在加紧做好缫丝厂搬迁的相关工作。新址位于县财富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备,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农产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祥云县坚持长期引导扶持,大力创办农产品加工小区,相继涌现了银龙公司、龙云公司、怀宝公司、品位公司、融兴公司、辰宇公司、光生公司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蔬菜、核桃、茧丝、野生食用菌等,201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的产值在16亿元以上,出口创汇达到了2500多万美元。

在刘厂镇王家庄村泰鑫公司,董事长杨春志指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果树,娓娓讲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遍地杂草和灌木丛生的荒山坡,杨春志和伙伴们在这里开荒垦土,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种植了云南红梨、冬桃、蓝莓、美国樱桃、泰鑫圣桃等新型优质水果近2000亩。在公司的带动下,王家庄村发展了红梨等水果1500多亩,昔日的荒山坡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们要把这一块基地建设成为一个精品庄园。”杨春志说,“去年,我们投资了250万元,建成了高原特色农业展示厅,下一步还要建设红色文化广场、酒庄、水果深加工基地等。等到水果成熟的时候,到庄园里走走看看,尝上几个鲜果,吃上一顿农家饭,别有一番风味。”

祥云县重点打造龙云现代农业庄园、云南怀宝核桃庄园和泰鑫公司农业庄园等几个农业精品庄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积极引导全县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向农业庄园发展,形成有基地、有加工、有会所、有品牌、有市场、有文化的庄园经济,促进龙头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土地流转集约发展

3年前,刘厂村的陈桃芬把自己的2亩多土地,流转给了泰兴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又到公司里打工,成为家门口的“上班族”,还担任了带工组长。她说:“过去自己盘田地的时候,生产垫本以及选种、育苗、栽种、泡水、打药、施肥,样样都要操心。现在公司里有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我们不仅比原来少操了很多心,还学到了很多新技术。”她每年有一笔流转土地的租金,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2400元,每天在公司里吃2顿饭,下班就能够和家人团聚,感觉其乐融融。

祥云县有耕地面积31.5万亩,现在累计流转土地达到7.2万亩,将近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土地流转,对流转土地的企业和个人,20亩以上的一次性每亩补助50元,300亩以上一次性每亩补助80元,500亩以上的一次性每亩补助150元,还给予一定的项目建设扶持。县上给各乡镇下达了土地流转的任务,并对村组集体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

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余学丽分析说:“土地集中到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手中以后,加大了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机械得以大显身手。加之管理、科技等方面的措施不断加强,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每亩产值一般都在万元以上。”流转之前,土地由各家各户分散耕种,大春每亩收益在三五千元,小春每亩在千元左右,农民自己要投入一定的生产成本,还要承担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闲时外出打打短工,由于没有技术,收入也不稳定。

土地流转让农民有了很多就业选择,可以就近到龙头企业打工,也可以外出经商务工。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以后,有力地支持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很多农民选择到县里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打工,逐渐成长为熟练的产业工人。有的筹集资金走上创业道路,做起生意当上小老板。

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过程,土地流转是一个关键环节。将土地集中起来,为特色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蓄积了发展后劲,龙头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经过大力的宣传、引导和鼓励,祥云县广大农民逐步消除了流转土地的顾虑,流转的租金也逐年上涨。一些基础设施和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更是成为农业企业青睐的对象,集中连片的开发耕作,让绿色的原野充满了新的希望。

科技支撑倍增活力

在祥云县的农业庄园里,大家经常看到一个熟悉的老人,他身板结实,声音洪亮,浑身上下充满了激情,这就是75岁的赵祖龙。作为有名的农业专家,赵祖龙曾经担任过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县人大主任,退休以后,他又担任了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的会长。怀着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他和很多老伙伴一起,时常下乡指导农业生产,津津有味地泡在农业庄园里。

“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用科技措施让老区人民富起来。”这是赵祖龙经常讲的一句话。他积极帮助泰鑫庄园、鑫海庄园、禾丰庄园规划发展,从选择新型优质水果品种、地块设置、种植管理技术、示范带动等,不遗余力地悉心指导。

由于有一支业务过硬的农科队伍,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农科体系,祥云县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突破了人多地少的局限,取得了高原特色农业的进步和发展。在作物的布局上,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大力推广种植蚕桑、蔬菜、林果等节水旱地作物。大面积推广保水保温的地膜覆盖技术,每年都在12万亩以上。大力推广间套种技术,在烤烟地里套种甜脆豌豆,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蔬菜、马铃薯,在蚕桑地里套种玉米、大豆、马铃薯,提高农业的产量。

青海湖大型水源工程竣工后,周边的土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一个个农业庄园相继建成。在红海公司的庄园基地里,董事长段晓海介绍,他们安装了全县第一个太阳能光伏提水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从机井里抽水灌溉作物。基地里安装了完备的滴灌系统,只要打开闸阀,清洌的水流就会顺着管网到达田间,流淌在作物的根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一点不假。光伏提水系统和滴灌系统,节约了资金,节约了人力,节约了水资源,真的是太好了!”段晓海兴奋地说。

在下庄镇水盆村的山坳里,600多头种猪从千里之外的北京,到达了宏茂牧业公司的核心种猪场。至此,宏茂公司的种猪已经达到了1200多头,每年可培育种猪上万头,成为滇西地区规模最大的种猪场。宏茂公司与北京六马集团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发布
地州巡礼】塔城:开发开放蹄疾步稳
贺兰县: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新图文
云南大学开展“丝路青年勐海行”暑期社会实践
央视重磅纪录片聚焦威远
沙湾区德胜钒钛工会配合开展2023年新入职大学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