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堂一家三口。记者胡惠清摄
在茌平县封官屯镇大吕村一个农家院落里,52岁的赵荣坤说起自己的儿子,一脸的自豪。赵杰堂19岁,今年高考,他考了579分,已经接到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久,他就要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另一段学习时光。
在父亲赵荣坤眼里,赵杰堂一直是个吃苦上进、勤奋随和的孩子。“不管多苦多难,都要让孩子上大学。”赵荣坤说,虽然家庭困难,他会尽一切力量供孩子上大学,也希望孩子能好好学医,以后治病救人。
馒头就水
只为攒钱买书
赵杰堂毕业于茌平一中,学习成就优秀,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赵杰堂的家虽然不大,但是收拾得干净整洁,这一切都是母亲刘井英的功劳。事实上,刘井英是这个家庭的绝对主力。
赵荣坤告诉聊城晚报记者,他患有冠心病,已经有六年多了,还有胆囊息肉,常年需要看病吃药。赵荣坤的父亲今年74岁,身体也不好。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家里的五亩多地和刘井英外出打零工赚点钱,日子过得较为拮据。
“地里每年大概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我妈给人打零工每月赚千把块钱。”赵杰堂说,所以大学的学费是这个家庭非常大的负担。
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赵杰堂一直很体谅父母的辛苦,所以,在上学期间,他是能省则省。
赵杰堂告诉记者,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两百元,这其中还包括他用来买书的钱。记者了解到,赵杰堂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为了省钱买书,他常常从自己的伙食中省出钱来,满足学习愿望。
“我喜欢看史书和古代散文,感觉古文读起来很有味道,言简意赅,里面蕴含的整体和辩证的思维很吸引我。”赵杰堂说。
“好几次我去他学校,就看见他只吃两个馒头,一块钱的菜也舍不得买一份,光喝水。”赵荣坤说。赵杰堂却回答父亲,少吃一次菜就能省下一块钱,时间长了,攒下来的钱就可以买一本书了。
在赵杰堂看来,家庭经济紧张,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增加父母的负担,所以,他总是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一部分钱来买书。
踏实做事
父亲是领路人
对于赵杰堂来说,父亲在他的成长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杰堂告诉记者,父亲常常教育他,做一件事情就要尽力去做好,不要给自己留遗憾,比如学习,不光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探究其背后的东西,将知识点吃透。
不仅如此,赵荣坤还常给儿子讲用钱之道,“花钱不能浪费,也不能太节约,该花的钱还是得花,钱要花在刀刃上”。
赵荣坤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却一直努力去帮助儿子学习。
赵杰堂告诉记者,从上小学开始到初中,父亲常常教他如何解题,遇到难题,父子俩一起探讨解题思路,共同解答问题。
“有一次毕业考试,出了个很难的数学题,整个学校只有他一个人答出了那道题。”赵荣坤说着,一脸的自豪。
赵荣坤说,儿子上了高中后,他很难在学习上进行辅导,于是他常常关注教育类的节目,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帮助。
“我比较喜欢听‘金山夜话’,每天晚上从9点半到10点半,已经听了三四年了,里面常常会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里面经常讲,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不能让孩子沉迷于手机和电脑。”赵荣坤说,在听节目的过程中,他了解到要培养孩子不浪费的习惯,让孩子学会随和、乐于助人。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刘井英也开始关注这个节目,希望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帮助。
说起儿子,赵荣坤非常欣慰,在他看来,赵杰堂比同龄的孩子懂事。赵荣坤说,上初中的时候,到了冬天,有的孩子吃完饭后不愿洗碗,而赵杰堂常常帮同学洗碗,同学自行车坏了,很长的路,他都一路载着同学回家。“回家来就帮我们干活,浇地、做饭,什么活儿都干,吃得了苦,特别勤快。”
立志学中医
将来帮助病人
对于今年的高考成绩,赵杰堂并不是很满意,考完后,赵杰堂还因此心情郁闷了好几天。
“平时分数在600分左右,这次没考好,他挺失望的。”赵荣坤告诉记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是赵杰堂的奋斗目标,目标未能实现,难免心情失落。
上高中开始,赵杰堂就希望能上一所中医药大学,在他看来,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又能够治病救人,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爸爸身体一直不大好,也是受爸爸的影响,希望以后能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赵杰堂说。
在治病求医的过程中,赵杰堂和父亲去了济南等多家医院,医院难进、病难看的现象,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赵荣坤也希望儿子今后能够学好医术,为社会服务。
关于大学生活,赵杰堂有了初步规划,他想把中医专业知识学好学精,同时选修一些计算机、软件方面的课程,充实自己的知识,为以后就业储备资本。“开学后我想申请学校的勤工俭学,减轻一些家里的负担。”赵杰堂表示。
赵杰堂说,学医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本科学习就要五年的时间,要狠下功夫,而且要在医学方面有所建树,最好的选择是继续考医学研究生。赵荣坤也很支持儿子,他希望赵杰堂在完成本科学习后,还能够继续朝着北京中医药大学努力,争取考上研究生,多学知识,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