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4-11
“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拿药,真是放心又方便啦。”3月28日,正在大悟城区西岳社区卫生服务站输液的张女士感慨地说。
3月份以来,大悟城区西岳社区、泉水路社区卫生服务站陆续挂牌运行,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等服务,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这是大悟县开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张处方”,努力保障人民健康的一个片段。
处方一:
医院改建、扩建、新建“三箭齐发”
“花满枝头春意闹,不负人间四月天。”在大悟县人民医院住院楼提标扩能改造项目、鄂北紧急医疗救治中心二期项目、大悟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和县中医医院宣化分院搬迁项目等工程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大悟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刘朝辉介绍,该院整体搬迁项目是大悟县抢抓国家和湖北省疫后公共卫生补短板重大机遇,推进县城河东片区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78亿元,规划面积26276平方米,按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标准建设,年内建成并实现整体搬迁,届时可开放床位240张。
为了让全县群众足不出县就能享受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大悟县抢抓机遇,自2020年以来共谋划申报国家投资项目31个,目前已启动建设26个。大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项目、大悟县医院感染楼项目、大悟县中医医院鄂北医疗救治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加快医院建设的同时,大悟县快速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大悟县中医医院卒中防治中心、胸痛中心先后通过国家认证,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医疗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大悟县人民医院去年被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结束了该县无三级综合医院的历史。
截至2022年,大悟县建成省级重点专科9个、市级重点专科16个,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县域就诊率也随之得到“双提升”。
处方二:
人才引进、培养、留住“三驾齐驱”
“这里工作环境好,待遇也不低,在这里工作我很舒心。”大悟县人民医院詹文婷、吕亮明道出了许多“外地”医师的心声。
詹文婷,温州医科大学眼科专业研究生毕业,已在大悟县人民医院工作10年,是该院有名的眼科专家。吕亮明,2017年大学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来到大悟县人民医院,如今已是该院骨外科的顶梁柱。
基层医疗人才短缺,严重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如何解困?大悟县做好引进、培养、留住三篇文章,积极壮大群众健康“守门人”队伍。
涂智亮是大悟县大新镇窑塘村人,2002年他和李高峰一起从长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回到村里组建小家庭,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坚守便是20多年。其间,涂智亮学中医,拜名师,取得了中医特有专长医师证,走起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路子,颇受村民信任,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找他看病。2018年,涂智亮入选大悟县“十佳乡村医生”。
大悟县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和留住的措施。大悟县卫生健康局局长范伟介绍说:“各医疗单位每年拿出年度业务收入20%的资金,用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
近两年,大悟县招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24人,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11人,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12人,选送60多名业务骨干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
据悉,“十四五”期间,大悟县将力争达到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2人、注册护士4.2人、全科医生3人的配置标准。
处方三:
就诊就近、方便、舒服“三路并进”
“原以为要到县医院住院治疗,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治好了。”吕王镇胡冲村村民张建设因腹部疼痛来吕王卫生院就诊,外科医生李建勋诊断其患有左腹股沟斜疝。于是对其行疝气修补术。9天后,张建设痊愈出院。
“基层首诊是防病治病的第一道防线。乡镇医院要在技术和服务上下功夫,让群众真正实现小病不出镇。”吕王卫生院院长聂志成如是说。
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才能把患者留在基层,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留在基层,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便利更实惠的医疗服务。大悟县启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空白点”动态清零活动。通过近年的不懈努力,全县265个村卫生室实现卫生健康服务全覆盖,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今年的大悟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新建生命安全教育基地1处,增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打造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开通基层远程医疗,大力改扩建急救站,加快实现县域急救网络全覆盖。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大悟县卫生健康局近日印发《开展卫生健康志愿服务推进共同缔造活动方案》,从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健康帮扶活动、实行“名医蹲点”活动等方面,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4月7日是第74个“世界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宣传主题定为“优质资源下沉,人人享有健康”。大悟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徐高飞当日在社区开展健康帮扶活动时表示,“我们要让健康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让群众更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