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08-21
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固原打响生态翻身仗
8月,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六盘山下的固原市,草木葱茏,鲜花盛开。在花草树木装点下,千年古城美丽而宜居。
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中南部,曾经十年九旱,自然条件严酷,“苦瘠甲天下”,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如今,这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天人合一”共创的奇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降水量增加,是“大气候”;1998年以来,宁夏实施退耕还林(草)营造了“小气候”;1996年以来,闽宁协作双方千方百计改变脆弱生态,其中,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助力固原市实施“四个一”工程,取得很大成效。
“远离干旱、风沙、贫困,实现‘山绿民富’,是萦绕在西北人心头的梦想。”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张柱说,2018年固原推动实施“四个一”工程,需要科技助力,得到了福建的积极响应。
2018年5月9日至13日,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带领农林大和省农科院有关专家赴固原市调研。
在固原市原州区叠叠沟林场,兰思仁发现那里的云杉林长势“异常”:2011年之前树都长得很慢,2012年后却猛然长高。当他了解到,最近几年这片林子并没有特别施肥、灌溉,便请林场工人截断一棵云杉,仔细观察云杉抽梢和年轮分布情况。果然,2011年之前的年轮窄且呈深褐色,而2012年之后的年轮明显变宽且呈浅色。
兰思仁初步认定,是近几年来降水量增加使得树木生长加快。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判断,他派科研助手到固原市气象局收集近30年固原降水量数据。
将树龄20年的云杉横断面上的年轮与固原20年降水量变化的曲线图对照起来看,兰思仁便一目了然了:长期以来,当地降水量一直在400毫米线上下徘徊,2011年以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基本都在400毫米以上并稳步上升,2017年更达到了504毫米。
年轮宽窄与年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降水量增多,树木生长就快。
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正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交错带。战国秦长城,就是沿着一条地理学上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修筑的。
站在固原市原州区一段战国秦长城上,兰思仁激动地说:“根据多年来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以及生态环境发生积极变化等综合因素,基本可以判断,固原市已经从‘干旱、半干旱地区’演变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固原干旱历史终于改写了!”
2019年,固原各县市平均降水量达到755毫米,最低的西吉县也有573毫米。兰思仁的判断得到了验证!
“兰校长当时率先做出这个判断,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固原的生态环境,对于‘种什么’‘怎么种’的选择非常重要!以前,基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认识,植树造林主要是‘三棵树’(云杉、油松、樟子松)这类根系发达的树种。如果是基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认识,那就可以种更多的花草树木了,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陈胜远说,2017年市委提出实施“四个一”(即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株草)工程时,很多人心存疑虑,信心不足,是兰校长的重要判断,佐证了固原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的可行性。
福建专家与固原市领导一拍即合。2018年6月13日,在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二次联席会议上,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固原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科技助力固原实施“四个一”工程成为闽宁协作重要内容,探索一条山绿与民富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挖掉生态致贫的“穷根”。
谋定而后动,规划先行。福建专家协助固原市编制《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确定了“一屏一带一线三区五城”和“四个融合产业”的总体发展布局,以“四个一”林草试验示范工程为抓手,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当年6月15日,固原市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邀请兰思仁及多位专家做“四个一”林草试验示范工程发展辅导报告,900多名党政干部参加。为推广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三年来分别在福州和固原举办各类培训班10多期,累计为固原培训党政干部、专技人员和农民近2000人。
与此同时,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农科院联合组建专家服务团,并建立闽宁专家库,加强“四个一”工程技术指导。
应用科技种植花草树木,种出风景、种出财富
8月10日,固原市彭阳县第二届梯田节暨“梯田百合美丽彭阳”文化旅游节开幕。在金鸡坪梯田公园,394亩层层叠叠的旱作梯田上,8个品种的百合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百合花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食价值,而且六盘山耐寒百合花色艳丽、花期长,有利于生态旅游。
“今天举办梯田节的阳洼流域,是我的家乡。20多年前,这里光秃秃的山头上没有一棵树,过去连粮食都很难生产,现在却开满了漂亮的百合花。”一位村民兴奋地说。
“以前都是去南方看花看景,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成片的花海。”本地游客对赏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吸引眼球的不仅仅是百合花。
“月季花5月盛开时,每天游客超过3000人。”固原绿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说。
王勇在当地被称为“月季大王”。这天,他见到福建专家,脸上笑开了花,兴致勃勃地带着大伙来到花园。
兰思仁观察月季,就像欣赏自己的得意作品。他说:“这个品种是从河南引进的,经过驯化,长得相当好——海拔高,紫外线强,花色更鲜艳;昼夜温差大、空气蒸发量大,花瓣更大更厚;干旱少雨,天气凉爽,花期更长。这里的生态劣势,反而成为栽种月季的优势。”
“公司种植花卉面积120亩,年收入约30万元。”王勇感慨地说,“我们祖祖辈辈习惯种植玉米与马铃薯,种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在福建专家的指导下,我竟然种上了鲜花!”
“三年来,福建专家落实责任制,一个产业配套一个专家服务团队跟踪服务,每个示范基地都指定1至4位专家具体负责。”固原市科技局局长周建设说。
兰思仁说:“通过试验种植与驯化研究,我们从303个品种中筛选出40多个优质品种,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而且做到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
宁苗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宁夏重点育苗企业,现在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开展宁南山区特色种质资源挖掘与适应性品种筛选与驯化研究。在“四个一”示范园宁苗基地,共栽植苗木37种,富士苹果系列、大果榛子、山楂、黑果花楸、绚丽海棠等长势良好,那里还成为市民休闲乐园与学生自然教育基地。
“种什么、怎么种,我们都有一整套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福建农林大学科教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国防说,植树造林严格按标准进行,苗木种植成活率达90%以上。
生态产业链延伸到农家,带动脱贫致富奔小康
8月5日,宁夏固原肉牛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在融侨丰霖肉牛生态产业园举行。这是固原产业技术研究院首个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其间,天下起了雨。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旭东兴奋地说:“在宁夏,下雨是下黄金!我们种植的万亩青贮玉米正当拔节期,喜雨兆丰年。”
来自福建的融侨集团与宁夏的固原市“喜结良缘”,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梁学武这个“媒人”牵的线。梁学武教授致力于养牛科研40年,做大牛业是他的梦想。三年来,他25次往返于福州与固原,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建设中。
投资10亿元建设的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产业园,总面积1.2万亩,以“三产融合”“生态循环”为标准建设,第一期建设目标屠宰肉牛5万头,约提供8000个就业岗位。这个肉牛产业链直接延伸到千家万户,拉动种草和养牛业快速发展。
“一棵草”与草畜产业配套,包括中苜1号苜蓿、宁单40青贮玉米等。“菌草之父”林占熺培育的巨菌草,既能养牛又能种菇。林占熺攻克了“以草代木”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让大西北人尝到鲜美的菌菇,还带动民众脱贫致富。
与林占熺接力,林戎斌团队把菌草事业发扬光大。林戎斌现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他和团队从多方争取经费3000多万元,在固原市彭阳县建立“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基地”,将菌、花、鸡、兔、果、蜂、草等融合起来,打造成田园综合体。如今,彭阳县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年产值达3800万元。
“一棵树”是“四个一”林草产业的“重中之重”,可延伸发展林花、林果、林蜂、林菌、林药、林旅等产业。现在,固原市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发展庭院经果林,两年种了10万亩,既美化了农村环境,又助力农户拓宽增收渠道。
“花草树木是生命共同体,同生共荣才能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所以,‘四个一’林草试验示范工程注重立体种植、混合种植和循环经济,通过‘短短结合’‘长短结合’‘短中长结合’,让企业和百姓以短期收益支持长期发展。”兰思仁说。
位于原州区河川乡的木本油料基地,总面积15600亩,采用“混合经济”发展模式。记者登上山坡,可见文冠果、元宝枫等挂果枝头。田园里,油用牡丹结荚了,果实饱满。
“我们公司肩负多项使命,如闽宁协作林下生态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福建农林大学固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现在公司和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生产牡丹油、精油、凝胶糖果、花茶等产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宁夏瑞丹苑油牡丹产业有限公司林锦云说,公司以“龙头企业+基地+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当地200多人就业,其中包括建档立卡户147户。
“肉牛产业、食用菌产业、油用牡丹产业这些龙头企业,先行先试探索生态产业发展之路,依靠科技进步、产业链延伸、立体或混合种植来提高综合效益,进而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固原市市长马汉成说,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固原市政府正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以闽宁协作为主要依托,通过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记者黄雪梅通讯员黄海潘江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