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夏天,华北大学工学院离开井陉矿区。在王律收藏的一张当年的《北平新闻》上,刊登了题为《华大工学院三百余学员迁平》的报道。当初,曾有人提出将华北大学工学院并入其他大学。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副部长刘鼎坚持将华北大学工学院扩大规模,单独办下去,最终中法大学师生员工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为日后学校发展成为新中国工业高等学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北大学研究部
华北大学除了开办干部短训班之外,农学院和工学院培养的都是本科生。王律说,华北大学建有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部,当年在解放区培养出了第一批研究生。
当时的华北大学研究部以从事专题科学研究及培养、提高大学师资为目的,下设中国历史研究室、哲学研究室、国际法研究室、政治研究室、文艺研究室等8个研究室。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范文澜兼任研究部主任,艾思奇、何思敬、钱俊瑞、艾青等名家任各研究室主任。华北大学的研究部汇集了各门学科雄厚的学术力量,可谓是名家聚集、大师荟萃的殿堂。
研究部设在正定西门里的“王家大院”,也就是北洋政府总理王士珍的公馆。范文澜没有住在主院的正房,却住进了后花园里。那里的花房花棚经过土改早已荡然无存,唯独王士珍的花厅依然存在。所谓花厅,也没什么特殊,只是玻璃窗多些,采光较好。卧室里只不过是一盘河北式的大炕,头边安一小桌,放一盏油灯,桌上放着他平生喜爱的《文心雕龙》校注稿,即便睡觉也须臾不离。
研究部的研究课题当时主要侧重历史研究和近代思想研究,几个青年助手帮助范文澜修订续写《中国通史简编》,这是一个主要课题。由范老带头、支部书记刘大年实际领导的“中国近代史”,又是一个课题。而由艾思奇担任组长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课题,主要研究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思想。研究部出版的论著、编写的教材和翻译的作品等,琳琅满目,成就斐然。
华北大学研究部除研究课题外,还培养了解放区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原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权威教授高放,就是当年华北大学培养的研究生之一。高放撰写了《我与诗及其他》一万多字的文稿交给著名诗人艾青,本来已被录取为文艺研究室研究生,但这时他又被著名历史学者何干之选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小组研究生。何干之对高放说:“我看你还是学社会科学好,只要方法对头,能长期刻苦钻研,将来会大有出息的。”何干之还确定了另外3名研究生与高放编在一个小组,由他直接指导学习一段时间,再分题做研究工作。于是,高放他们有幸成为何干之带的第一批研究生,而且也是当年解放区大学的第一批研究生。
在学术研究领域,华北大学汇聚和培养了众多著名学者、教育家,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黄达、外交学院副院长石磊、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首都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李燕杰等。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乃至改革开放时期继续献身教育和文化事业,以自己的学术成就、教学科研业绩作出了新的贡献,书写了新的篇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中心
王律说,华北大学不仅是解放区的最高学府,还是当时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中心,大批文艺精英和学术理论名家云集于此,一时鼎盛。正如《华北大学成立典礼特刊》中登载的校长吴玉章的亲笔题词:“华北大学成立———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心”。
副校长范文澜、成仿吾和教务长钱俊瑞都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使青年人如沐春风。何干之、李何林、尚钺分别担任社科、国文、史地系主任,其他名教授艾思奇讲“大众哲学”、胡华讲“革命史”,李新讲时事政治。华北大学还经常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如吴晗、胡乔木、田汉、周扬等来校作报告,为这一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心的形成营造了良好氛围。
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由沙可夫、艾青、光未然等担任领导,在文学艺术创作演出方面也是人才汇集,成就卓著。
文工团在石家庄创作演出了大型话剧《红旗歌》《生死仇》《民主青年进行曲》,歌唱演员王昆、郭兰英等后来都成为著名艺术家。1949年夏,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华北大学文工团歌舞队被选派参加,演出石家庄战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北大学的三个文工团分别组建成立了中央歌剧舞剧院、北京人艺、青年艺术剧院等文艺团体。华北大学不仅有文工团,还有当时解放区最高水平的专业京剧团———华北平剧院,拥有著名编导阿甲、主演李和曾等名角。平剧院根据革命形势创作的现代戏《四劝》,反映土地改革后的农民生活,曾赴西柏坡为正在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北大学平剧院组建成立了中国京剧院。
华北大学还是诸多经典名作诞生的地方。
丁玲的长篇名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最初取材于1946年作家在涿鹿温泉屯参加土改的经历,而最终续写完稿是到了华北大学之后。由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文工团集体创作演出的话剧《红旗歌》,是第一部反映城市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为今后创作城市工厂题材作品开辟了道路,提供了经验。以华北大学师生为主力创作的革命新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创举。《豆选》《夫妻识字》《白毛女》《翻身图》《支援前线》等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传世名作,创造性地将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融为一体,对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
从学术理论到文艺创作,华北大学吸引青年学生报考,当年这里已成为进步青年向往接受革命洗礼的红色圣地。以一曲“赞歌”享誉乐坛的胡松华,曾回忆当年在正定华北大学走上文艺舞台的难忘岁月,激情满怀,感谢在母校接受的革命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