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07-13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南昌市发展农业农村高等教育,培养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南昌市从2012年就开始率先在全省启动此项工作,并结合南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将其提升完善为“千村千名大学生工程”,涵盖了专科及专升本两个层次的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近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在“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中,全面落实“农业人才培养引进行动”,培养、使用并宣传好南昌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安义县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代表。
刘厚仕
“刘厚仕从事种养业近三十年,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尝农业的酸甜苦辣,死磕到底几十年,终于把新福果业做得风声水起,成为南昌市果业发展农旅融合新标杆。”7月10日,记者在南昌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媒体采风活动中了解到南昌市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刘厚仕的事迹。
安义县新福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王健摄)据介绍,刘厚仕2006年荣获南昌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07年获全国科普带头人称号;2009年获安义县首届“创业之星”称号;2010年获“江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2018年获“南昌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年合作社评为全县扶贫产业四星级基地,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等荣誉称号,合作社多次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安义县新福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正在包装品品牌产品翠冠梨(王健摄)刘厚仕,1963年3月10日出生,虽已年过半百但仍干劲十足。在采访过程中,刘厚仕骄傲地告诉记者,由于成绩突出,“2019年5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我社视察指导工作。”
探索经营理念
新福果业至今创办十年,十年来坚持农旅融合发展之路,逐年加大投入,到今总投资1200万元,年产值630万元。
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有机生产控制程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控制体系,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按章行事,合作社实施了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建立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机制,果品生产已形成布局区域化、栽培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产业规模化的良好格局。
应用科学技术装备现代农业
坚持良种良结经营理念。建园前,刘厚仕多次请教全国有名郑州果树研究所南昌大学专家教授;多次实地考察认证后再推广,引进了最适合南方种植的早熟翠冠梨、江苏阳山水蜜桃、山东大棚早熟桃。在统防统治方面,购买了康佳园牌大功率、高配置喷药车。在机械化推广方面,购买了4套果业施肥、开沟、回填、合土、锄草等设备,基本达到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果品储藏方面,花四十多万元新建100吨气调保鲜库,解决果品集中上市卖难问题。
绿色发展,创双赢
绿色发展是果业生产必由之路,在果树种植上采取了大肥大穴大投入,对果园全园土壤改良,全园生草法,购买了大型割草机,推广果品全园套袋新技术,无公害果品覆盖率达到100%,注重果品安全生产。生产上有安检员、有记录员、有操作员,几十年来未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获得了无公害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农旅融合同步发展
在抓好果业生产的同时,十分注重农旅融合同步发展,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香梨园竹栈道、桃园竹栈道、凉亭供游客观光休闲,投资20多万元修建大型停车场(2000多平方米)。今年前期又投资180多万元建设香梨小镇红军谷,打造中小学生户外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可接待中小学生及游客2万人左右。每年举办香梨节,提高香梨小镇的知名度,为品牌创建打下基础。
示范带动助股民致富,贫困户脱贫
长期坚持果业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服务,把基地当课堂培养了一批现代职业农民,培训了一大批当地果农,通过示范带动果农都掌握了一至二门生产操作技术。带动农户就业284人,带动农户20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全年安置本村农户及贫困户用工60余人,发放工资50多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户及贫困户收入,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步伐。股民连续三年分红,年分红率突破20%的高额回报,得到了称赞,赢得了口碑。
刘玖凰
新民乡乌溪村产业扶贫基地(王健摄)刘玖凰,女,汉族,1969年9月出生,大专文化,1992年参加工作,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截止到2019年12月,一直担任新民乡乌溪村党支部书记,现任职于新民乡人民政府公共服务中心。
近年来,刘玖凰在乌溪村支部书记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入手、逐步改变了贫困农村基础条件、改善了全村教育医疗事业、整村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做大做强了致富产业,在村支书这个平凡的村官岗位上着实为自己留下了一点“痕迹”,实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自身价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基层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认可。2013年-2015年,刘玖凰连续被评为“全市双带致富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南昌市农村特殊专长人才创业培养人选”、2015年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南昌市劳动模范”,乌溪村也被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确定为省级党员科普致富示范村。
刘玖凰和村民一起查看葡萄长势情况(王健摄影)抓队伍,强化素质,打造务实为民村级班子
带出一个团结、务实、为百姓办事的好班子是刘玖凰的最大心愿。为深入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刘玖凰书织合作社有关同志到浙江考察农业项目,学习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把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和经营管理经验引进来。
乌溪葡萄小镇于2014年4月注册了“南昌市绿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脱贫致富带动一方经济目标,采取“支部+公司+农户”、“果业+科技+用工”、“葡萄+旅游节+农家乐”等方法带领农民走通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打开了“小葡萄大效益,小山村大基地”的发展局面,取得了“产业强村富民”的初步成效。
筑基础,整村推进,提升村民宜居生活环境
多年来,改善全村村庄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刘玖凰最大的“心病”。农村居住环境差,村内卫生条件差,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滋生,严重影响百姓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刘玖凰积极对接县委农工部、县环保局和水务局,争取以上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积极申报新农村建设项目。一是整体推进全村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共争取项目资金468万元,对后屋、卢家、柘石垅、籍田等10个自然村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农民群众实现了“喝干净水、用卫生厕、走平坦路、用清洁能”的环境整治目标。二是推进公路建设。争取项目资金110万元,对山下畈、新沙、籍田、陈家和余家等4条进村道路、环村公路进行了重建和改造,涉及4个自然村,3.7公里,实现了该村13个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村道硬化率100%,有效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百姓生产和出行。三是推进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村里的小学教室不够用了,老师没有办公室,村里也没有专门卫生室,村民看病还借用百姓的房子,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等问题,时常牵动着刘玖凰的心。这几年,刘玖凰东奔西跑,申请教育、卫生、民政部门专项资金,高标准对教学楼进行续建770多平米,新建标准村卫生室110平米,新建一栋乌溪村居家养老中心,现已入住了8个老人,一举缓解了学生上学难、村民就医难、老人养老难三大难题。
扬特色,突出带动,创建村民致富小康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寻找一个适合当地实际的优势产业带动百姓致富是刘玖凰最大的愿望。长期以来,乌溪村农业以水稻、棉花等传统产业为主,效益低、回报慢。为推动乌溪村产业发展,刘玖凰多次召集农业专家、外出务工人员和村干部一起座谈,商讨乌溪村产业发展规划,带领他们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农业产业。
乌溪村葡萄产业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4人在剪枝、除草(王健摄)2012年,刘玖凰带领村民从浙江引进了500亩优质葡萄,组建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历经6年的打拼与探索,乌溪村500亩葡萄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同步显现出来。乌溪村500亩葡萄基地秉承“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54户农户依托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同步投入富余劳动力和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股金分红收入,还可以依靠技术和自身劳力获取务工工资。多年来,葡萄基地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残疾人4人,吸纳季节性农民工130余人。
察民情,心怀百姓,时刻把群众疾苦放心头
柴米油盐寻常事,百家忧乐到心头。全村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和困难户的生活保障和就业困难是刘玖凰最大的“心结”。刘玖凰生来就是个“热心婆”,如今,在村里“当家”,村民大小事都喜欢找她,就连邻里纠纷、夫妻吵架、婆媳不和等所谓清官难断的家务事,老百姓前脚跟后脚找上门。刘玖凰公正公道,铁面无私,宣讲法律,推崇美德,百姓无不心服口服。一是她关心弱势群体的住房困难。陈家组陈其弟、夏玉忠、余家村余尚印和立新村丁金富是出了名的困难低保户。每逢大风和雨雪天气,刘玖凰就记挂这些住房困难户,生怕他们房子漏雨,住不踏实。在得知他们住房困难想要新建住房时,刘玖凰立即派村干部为他们写报告、整资料,找工程人员帮忙,还索性帮他们新建并装修好了住房,贫困户建房补贴也一并办好送到他们手上。二是她关心百姓家难办的“大事”。籍田村戴龙华先天弱智,妻子赵瑶瑶智力也不好,生活困难。刘玖凰想为他们家解决生活低保,在收集相关材料的过程中,刘玖凰发现,赵瑶瑶户口不仅没有迁入,而且她娘家也没户口,她居然是个从没上过户口的“黑户”人。为此,刘玖凰联系永修县公安部门和滩溪镇政府,经过调查协商,在赵瑶瑶37岁那年给她解决了户口问题,并让这户贫困户享受了低保政策。三是她关心困难户的就业与发展。村里的贫困户、残疾户生活就业也时刻牵动着刘玖凰的心。戴俭香的丈夫去世以后,家庭困难,刘玖凰经常和她谈心,把她吸纳到葡萄园就业,经过今年的辛勤劳动,戴俭香家的生活也日益改善了,每年2万元的务工收入让她重新过上了好日子。
黄声菊
“自己包田自己种粮,种自己的优质品种,树立品牌,从而提高利润率,做大做强。”7月10日,黄声菊在南昌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媒体采风活动中告诉记者。黄声菊告诉记者,得益于“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业农村局给了她一个上大学的名额。据悉,目前,黄声菊仍旧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今年下半年毕业。
黄声菊说,以前经营家庭作坊,管理弱,通过学习,机械插秧,烘干水稻,无人机撒药,她都安排专业人员去管理。插秧机、无人机以前自己用,现在帮农户,业务范围更广了。黄声菊,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