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6-28
6月23日,湖北大学大学生记者团赴黄梅县探索“黄梅挑花”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调研团队来到了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探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黄梅挑花,省级传承人胡德稳、专业学者陶培峰向队员们介绍其历史故事和特点。
胡德稳家里处处都是挑花元素。桌面上摆放着挑花挂件,床围上挑着庆贺及第的场景,出嫁时的背面也绣上了寓意多子多福的莲花,连鞋垫上都挑上了牡丹花。
“黄梅挑花的图案有很多,我会挑的就有四十多种。”72岁的胡德稳拿着针线,正在挑制她最喜欢的图案“恩哥蟠桃”。胡德稳介绍说,挑花艺术来源于民间,从前妇女们经常用挑花的方式来记录故事,每一种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你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胡德稳表示,挑花本身并不难,只需要跟着她学习半天就能掌握基本针法。胡德稳手把手地指导,9名队员挨个儿上手尝试,沉浸式体验挑花的魅力。队员们发现,挑花和刺绣在技艺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针只走单面,一根线就是一个图案,线不能混在一起,从哪里起针就回到哪里。
林芳灏化身为团队里唯一的“绣郎”,从来没有拿过针线的他也学的像模像样。“挑花不仅图案高度对称,前后两面也都是整齐一致的。”亲自试过之后,林芳灏感受到,挑花不是单纯的手艺活,还需要思考如何从哪里下针、走针。团队成员共同接力,挑出了一朵完整的花蕊。
黄梅挑花为什么好?和其他绣花有什么不同?为了深入了解黄梅挑花的历史底蕴,第二天,团队前往黄梅挑花工作室寻访陶培峰。
黄梅桃花由禅宗文化发展而来,得益于长江中下游的地理位置,包容吸纳全国各地优秀图案和技艺,逐渐成为汉族挑花的代表。陶培峰结合起源、地域、文化等多个方面给队员们细致讲解了挑花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和绣花的“写实风”不同,挑花更看重形态内涵的抽象表达。
过去,挑花的姑娘们相互比拼,希望挑出更好看新颖的花样(称为“兴花”),于是渐渐发展出几十种传统经典图案。然而,现在已经不是“黄梅有女皆挑花”的时代了,陶培峰不愁挑花技艺的传承,他担忧的是如何创新,让挑花重新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代发展越来越快,挑花这样的传统艺术也离年轻人越来越远。”陶培峰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能更多了解这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挑花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通讯员:罗裕琛牟梓苓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