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3-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346691332021-03-0814:18:08.0在“双向”互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双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项目,教师需要210141文史科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和前进方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主战场。对于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其担负的重要任务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子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入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近年来,围绕这一问题,各民族院校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本文建议从人员、内容、方式三个维度,在教师和学生、理论与案例、显性和隐性的“双向”互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师和学生“双向”铸牢
青年学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铸牢青年学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学生的人生第一颗纽扣能否扣好,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铸牢青年学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体是学生,关键是教师,在铸牢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铸牢。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通过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认同的人讲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丰厚历史形成的,是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特别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贯穿研究全方面和教学全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历史层层迷雾,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狭隘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
其次,占领学术高地,深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领域,通过科研的潜心钻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素养的同时,结合自己兴趣爱好,深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某个领域,对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铸牢十分必要。其一,民族院校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对本民族文化,耳濡目染、深有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才能“不怕问”“问不怕”。其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需要多学科通力合作、协同创新。要深度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因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立言、发声,用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说服学生、感召学生。比如,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历来重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并形成学术传统和特色,2013年以来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这些国家项目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对阐明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理论基础不无裨益,其中还发现了许多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这些成果,一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厚实的教学案例,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另一方面,让学生感觉专家就在身边,进而尊师重道。
理论和案例“双向”铸牢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铸牢青年学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真理的吸引力、感召力,以事感人、以文化人、以理服人。其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的知识点,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理性、科学性进行理论阐释。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可用“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用“事物的永恒发展”,来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甚至推导出“自强”“自信”乃至“自豪”的历史必然趋势。其二,理论讲述的过程中,注重民族元素有机融入,增加理论的“亲和力”。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时,可重点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在各民族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在讲解“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时,可重点介绍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纯粹的理论讲述固然重要,但如能结合生动的案例,更容易入木三分,事半功倍,要以理服人更要以例服人。比如,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建立一个数量多、质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案例库,是铸牢青年学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根基、历史案例、生动实例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机融合。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可根据章节、知识点,建立相应的案例库,供教师选用。同时,要广泛收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丰富素材。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走进社会,走进历史、走进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征程,让分布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收藏在文物博物馆、发生在现实当中的生动素材,都可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珍贵案例、教材。
显性和隐性“双向”铸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要有理有据、有声有色的开展显性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讲清楚、讲透彻;另一方面,春分化雨、润物无声式的隐形教育也同样不可缺场,目之所及、眼之所望,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战场和阵地。
对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隐形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师生活工作作风、为人处世方面。这些会对学生形成一种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两个“一致”,即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表里如一,从而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课上课下高度一致,不能课上传播真理凝聚正能量,而课下“吐槽”散播负能量;课上严格要求学生,而课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网络时代,教师要坚持线上线下高度一致,对自己没有认真阅读、仔细甄别的微博、链接等网络信息,不要轻易转发、点赞,避免误导学生,对不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网络信息要敢于“亮剑”。
其次,教师要一视同仁,做到两个“尊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到言辞和行动的每个细节,行无言之教。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的人格身份,不能有先入之见。在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有较高的比例。由于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各民族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也参差不齐,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时,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秉持客观平等心态,尊重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高校思政课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19VSZ129]、四川省教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亲和力’资料数据库建设”阶段性成果;本文受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0SGD04]】
[责编:徐倩阳]阅读剩余全文()相关阅读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文明与人才培养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推动实现数字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战略和策略的关系科学谋划过渡期后脱贫地区常态化帮扶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4场举办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发展您此时的心情新闻表情排行日/周开心0难过0点赞0飘过0视觉焦点数字文明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
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城市文明建设
最热文章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战略和策略的关系1科学谋划过渡期后脱贫地区常态化帮扶2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4场举办3数字文明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4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维度5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发展6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城市文明建设7把握中华文明特性,续写现代文明篇章8数字商务发展中的数字文明9“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3场举办10独家策划理响中国·铿锵有理
“五个一百”第五届网络正能动漫音视频
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的北京实践
实践新论
实践新论
学习时刻
推荐阅读【思享家】区域国别学的系统研究和理论研究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2023-06-2809:36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挑战与应对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2023-05-3117:56人工智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2023-05-2415:49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之基石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2023-05-1809:00践行五个坚持,稳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2023-05-1509:51创新耕地保护模式,挖掘多元空间价值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2023-05-0609:58内需潜力释放,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2023-04-2710:02在记忆与叙事中坚定历史自信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2023-04-2409:57网络安全立法彰显中国式制度文明新风范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