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大学网 > 塔城地区 > 正文

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扫描

2023/7/2 22:53:11 点击:
大学:

健康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河南省卢氏县贫困发生率曾居全省之首,因病因残致贫比超过50%。2020年底,该县如期全面完成了高质量脱贫退出和贫困县摘帽工作。如何做好医疗卫生保障,防止大病返贫,建立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救助体系,推进医疗健康帮扶惠及万千家庭,成为新的命题。郑州大学现有医学院系11个、附属医院10家、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其中临床医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医学学科优势,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近年来持续针对校地结对帮扶对象卢氏县开展医疗帮扶项目,进一步促进新医改分级诊疗,减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效助力卢氏县医疗事业发展和脱贫成果巩固。

广西大学:

牵住致富的“牛鼻子”

近年来,广西的肉牛养殖在全自治区尤其是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方兴未艾。河池市都安县开创了“贷牛还牛”产业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但随着肉牛产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管理粗放、牛粮短缺、养殖技术落后、技术服务跟产业发展不匹配等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了收益的稳定性和养殖户的积极性。为破解难题,2019年以来,广西大学组织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推广专家,科学做好产业规划,全面推广转化专利技术,持续开展跟踪服务,以都安县安居村为示范点,建设肉牛现代生态养殖场,打造“贷牛代养”产业新模式,研究探索广西大石山区肉牛养殖盈利运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海南大学:

智力支撑米更香

光吉村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是革命老区村、“十三五”深度贫困村,也是海南大学定点帮扶的村庄之一。学校派驻光吉村首任第一书记曲军远和热带作物学院院长罗杰,水稻专家罗越华、聂立孝,在充分调研市场供需后,决定利用该村独特的富硒土地和热带气候条件,通过引进政府扶贫资金、依托海南大学技术支撑、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利用合作社平台、吸纳贫困户就业等方式发展光吉香米产业。经过3年精准帮扶,光吉村在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人均纯收入由2018年的5278元增长到2020年的14600元,村集体收入约8万元。如今,村里贫困户的钱袋子变鼓了、动力变足了、思想也变富了。

燕山大学:

绿色有机显效益

2015年起,燕山大学开始帮扶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银窝沟乡来太沟村。驻村工作队深挖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于2016年3月帮助该村启动泰来果蔬专业合作社绿色有机示范区,通过合作社形式将全村58户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示范区引进绿色有机老味道冷棚番茄种植技术,带动村民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有机致富产业。数据显示,合作社实现了51户202人设施冷棚全覆盖,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分股金、10户土地流转得租金、长期在大棚从事劳务的4人拿薪金的收入模式。5年来,该项目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社会效益显著,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山西大学:

消费帮扶促增收

2015年,山西大学开始在山西省静乐县开展驻村帮扶、教育扶贫和“十所大学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等工作,在帮扶工作实践中最早提出“消费扶贫”理念并积极探索实施。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实施了“爱心支教添活力”“科技协作促产业”“贫困助学暖民心”“医疗服务解民困”“教育培训提素质”和“文化下乡鼓士气”等助力静乐县脱贫攻坚的帮扶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被山西省忻州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授予“2017年度干部驻村优秀单位”称号。2017年7月,时任中组部部务委员李小新带领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组到静乐县调研时,对山西大学驻村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哈尔滨医科大学:

志愿服务送健康

2017年至2019年,黑龙江省农村贫困户由14.3万户下降到6178户,但全省因病因残致贫的比例却由74.59%上升到98.72%。只有啃下因病因残致贫这块硬骨头,才能真正实现全省百姓脱贫和乡村全面振兴。哈尔滨医科大学通过总结既往扶贫经验并经过充分调研,于2019年1月正式启动“助力健康龙江精准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两年来,活动覆盖黑龙江省全部28个贫困县的43个贫困村,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在实践中创新性提出医疗扶贫的“哈医大模式”。新模式以工会为主体,以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基础,以职工志愿服务为形式,以义诊、培训和科普为途径,建立起精准帮扶的长效机制。

河北大学:

“智慧帮扶”暖赤城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与北京山水相依,与冬奥会场隔山相望。河北大学自2016年起对口赤城县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先后选派41名党员干部到赤城县龙关镇5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助力赤城县贫困村在2019年底全部脱贫出列,2020年2月贫困县摘帽。其间,学校根据赤城县资源禀赋、目标定位和冬奥机遇,充分发挥智力优势、专业优势及人才优势,通过驻村工作队和学校在杠杆两头齐发力,针对新的时代环境创新高校服务方式,助力“互联网+扶贫”的生态文化产业模式发展,尝试“新媒体+扶贫”的乡村振兴新道路,关注乡村教育,用纪实影像描绘脱贫攻坚历程、展现乡村风貌,全方位开启智慧帮扶。

赣南师范大学:

以“橙”为“媒”助脱贫

赣南被誉为“世界橙乡”,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脐橙产业优势产区。然而,品种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种植水平较低、品牌维护能力较弱、产业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制约着赣南脐橙的可持续发展。赣南师范大学国家脐橙工程中心瞄准主产业,深化产学研,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自主选育脐橙新品种、攻克黄龙病等危险性病虫害防治与检测技术世界性难题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填补了我国脐橙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中心果树科技人员扎根赣南脐橙发展的每一片土地,为果农传授新知识、新技术,为贫困户解难题、送服务,为各地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脐橙产业积极建言献策,把论文写在了赣南苏区的大地上。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无人机打造生态牧场

放牧养殖是高原藏区的第一大产业,牦牛养殖经济规模超过千亿元。但受自然条件制约,高原藏区形成了“山下生活居住、山上放牧生产”的习俗,居住区与山顶牧场相距数十公里,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松潘县民族高半山地区畜牧业帮扶为重点,充分发挥航空专业和职业教育扶贫优势,确立了做大做强生态放牧产业的扶贫工作思路,为生态散养肉牛提供GpS/北斗定位、生命健康监控、无人机放牧等一整套解决方案和技术指导,让放牧养殖的“苦力活”变成“技术活”,为“三州”地区农牧民带来极大便利和经济收益。

西藏大学:

教育发力助脱贫

为全面做好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驻村工作,西藏大学先后选派10批、400余名驻村工作队员,赴西藏那曲、山南两地多次开展驻村工作。2011年,学校组建首批强基惠民驻村工作队进驻山南市扎囊县沙布夏村,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研、结对认亲,近距离深入了解该村村民接受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并利用派驻单位和队员自身专业优势,结合驻村点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切断贫困在代际间的传递。目前,学校每年向那曲市班戈县佳琼镇提供6万元办公经费,用于促进全镇各项事业发展,尤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小葡萄谱写新篇章

2016年4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开始负责包保帮扶吉林省长岭县落实村脱贫攻坚工作。5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项目促进脱贫致富,实现落实村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20年4月该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后,学校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做好有效衔接,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学校注重产业的长期培育,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经校党委研究决定,继续助推“长岭县落实村葡萄采摘园”项目,提升产业带动增收效果,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逐步致富,时机成熟后,打造为落实村支柱产业。

南昌大学:

支援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南昌大学自觉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于2016年8月,全面启动对瑞金市和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对口支援工作,每年印发年度指导文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设立对口支援工作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实施。5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强村富市,参与的二级单位、部门超过100个,参与师生达6000多人,对接帮扶瑞金的各类学校33所、贫困乡村7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建立工作联席例会制度,双方对口支援有效互动数十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支援了瑞金经济社会建设。

上海开放大学:

打造“沪喀市民大学堂”

为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化上海和新疆喀什两地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完善长效合作机制,上海开放大学于2016年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启动了“沪喀市民大学堂”项目,旨在满足喀什地区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为喀什地区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扶持和技术援助,帮助喀什地区启动并推进终身教育相关工作。2016年8月,在沪喀教育卫生文化援疆工作座谈会上,沪喀双方共同开通了“沪喀市民大学堂”。该项目注重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依托上海开放大学的平台和资源优势,主要从赠送学习资源、开展师资培训、结对教育支援三个方面开展对口教育支援工作。

重庆邮电大学:

建设特色山地农业产业

重庆市城口县位于重庆市最北端,集“老、边、山、穷”于一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重庆邮电大学从2019年开始帮扶城口县当阳村,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头脑思维活、带动效果好的同志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全面推进该村脱贫攻坚工作。学校针对全村的薄弱环节,紧紧抓住人才匮乏这个“牛鼻子”、产业发展这个“关键点”,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鲇鱼效应”,以本土人才的发展带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构建“致富带头人+村集体+农户”产业联合体,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延安大学:

“组合拳”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延安大学在结对帮扶陕西省宜川县的“双百工程”工作中,依托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院士工作站、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高端平台,精准对标宜川县存在的看病难、医疗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在陕北地区的医学专业学科优势和医疗资源优势,确定了健康帮扶等16个帮扶项目。项目以一体化托管宜川县医院为主要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构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的医疗卫生新格局,探索开辟了一条健康帮扶新路径,助力宜川县2019年顺利脱贫摘帽,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塔里木大学:

林果业成致富好帮手

新疆和田皮墨垦区属于“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区,当地贫困户产业发展困难,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塔里木大学林果业科技服务团队发挥高校专业教育和科技服务优势,自2004年以来,充分激活皮墨垦区团场、乡镇的“内生造血”能力。团队基于人才本土化、科技项目在地化、技能入户化的思考,积极实施“专家教授变顾问、成果变项目、科技变产业”的“扶贫+扶智(志)+扶产业”精准帮扶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已有农民6万人次受益,精准脱贫120户,培养科技示范户85户,扶持企业及合作社5个,技术辐射面积400余万亩,贫困地区增收近3亿元。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0日第10版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曲靖陆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第二期)在浙江大学开班
贵州“村超”观察记
朱有勇:院士开班留下千余乡土人才
最新图文
科学之树的双向奔赴,阿克苏少年走进西湖大学
克拉玛依:这个暑期有多“嗨”,精彩瞬间看过来!
宁夏有天下言,更有道不尽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