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打响“天赋河套”品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重大发展战略和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奋斗目标,汇聚高端人才、集智兴业,全面开启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里程。
坚持高位推动在人才聚集上开渠辟径
依托“四级联创”“院地共建”等重点项目,杭锦后旗先后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农业农村部耕保中心、中科院南土所、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20多家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创新合作。构建“一中心两院两校五站”共建平台,柔性引进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吴孔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高层次人才3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73人,专家大院3个,柔性引进8名博士并创建博士科研工作站1个,建立自治区级研发中心3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
同时,涌现出的向日葵科技示范推广创新团队、改盐增草兴牧工程团队、中南渠村奶牛养殖等5个优秀团队和1名优秀个人获评自治区“草原英才”。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在杭后旗全域绿色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依托重点项目在推动生态治理上多方发力
近年来,杭锦后旗找准柔性引才和服务发展的契合点,围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及全域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招才育才,实现柔性引才引智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全国农技中心刘天金主任、中国农大张福锁院士牵头编制了《杭锦后旗整县全域绿色发展规划》,为杭锦后旗农业绿色发展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规划引领和技术指导;“四级联创”专家团队针对乌梁素海面源污染治理率先在全市开展“四控”行动,为全市治理面源污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中科院南土所杨劲松为首的专家团队,集成了盐碱地生态治理方案,为全旗治理77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2017年12月,杭锦后旗被确定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成为全国县级唯一一个“五区同建”旗县。
瞄准产业需求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融合共进
依托“院地共建”“所旗联建”等重点项目,2019年,杭锦后旗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围绕小麦、玉米、向日葵、西甜瓜等六大特色产业建立了6个科技小院,成为自治区首次以政府和高校合作形式建立的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及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才21人进驻科技小院,并分别围绕六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集成了5大作物绿色标准化种植模式,既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也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据统计,仅玉米滴灌一项技术就实现亩均节水100立方米以上、亩均减少化肥用量2.5千克以上,平均增产率达到14%,实现亩均增收150元。科技小院的建立,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让科技成果在杭后这片大地上真正地“开花结果”。
聚焦天赋河套在推动品牌建设上提档升级
紧紧围绕打响擦亮“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这些重点工作,杭锦后旗主动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优秀人才紧密合作,借智借力集聚各方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张继新,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李杰、优秀党组织书记边俊峰、优秀党员产业带头人高有利、耿军等“土专家”“田秀才”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提升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杭锦后旗通过国家认定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28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个,河套酒业、旭一牧业、屯河番茄3家企业又有8个产品、1个产品系列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形成了绿色品牌梯队阵营,让河套农产品真正走向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