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大学网 > 广州市 > 正文

广东省测绘学会专访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院长吴志峰

2023/6/19 12:56:17 点击:
教学和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同时,吴志峰指出,教书育人的任务对自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更高要求,“如果你没有科研创新,你所有教授的东西,可能就是照本宣科,或者是固守原来的传统。只有将你的科研创新不断地融入到你的教学当中去,才能把这个课讲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才”。

秉持着这样的教育与管理理念,吴志峰在广州大学地理学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22年,广州大学地理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1位,相比于2018年的第22位,排位跃升明显。学院各专业的建设也令人瞩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院新增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列入学校招生金牌专业。对于学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吴志峰认为这有赖于广州市对广州大学的重视和投入,同时学院本身也抓住了机遇顺势而为。吴志峰介绍,广东省在2016年前后在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广州大学藉此先后推动了“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学科群”和“地理空间信息与智慧生态环境交叉创新平台”等重点学科群建设项目,参与其中的地理学院得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往学科建设的更深内涵去拓展,打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专业”。

而在学院的顺势发展之中,吴志峰首先抓住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自己刚刚接手时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吴志峰回忆,“前院长陈建飞教授已经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当时学院师资队伍偏小,大概也只有不到50个老师,专任教师不到40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吴志峰大力推进地理学院的人才引进工作,架构了从海外博士、知名教授到*的引进梯队,同时按照学科结构,做好各个专业方向人才队伍的均衡布局,并注重打造学院团队的特色和优势。对于引进人才的标准,吴志峰将他的观点提炼为一句口号——“人才是第一位的,但任何人都不是救世主”。吴志峰表示,引进的人才要能与学院学科形成学术和教学共同体,要“大家一起来”,同时人才在引进后还要持续地进行培养。目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的教职工总数已达百余人,有教授23人、副教授32人、讲师22人,其中包括国际欧亚科学院、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各1人,国家重大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人,省杰青3人,省教学名师2人,“珠江学者”2人,已逐渐建设成一支梯队清晰、布局均衡、特色鲜明的人才队伍。

最后,在谈及广州大学的地理学院学科定位和优势特色时,吴志峰将其总结为两点。一是突出城市特色与华南特色的定位。吴志峰表示,广州大学是以城市命名的大学,广大地理学院作为地方院校,既要整体发展,也想做出自己的特色。广大地理学院面向的是大湾区,要关注大湾区高强度的城市化与当前的信息革命,学院要以地理空间智能、遥感综合对地观测等作为服务大湾区的抓手,同时保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持续夯实,形成两翼齐飞的局面。二是抢先布局遥感学科。2020年11月17日,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式更名为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带有“遥感”命名的高校学院。吴志峰对此解释说,学院的更名瞄准的是遥感即将成为一级学科的契机,希望实现提前布局。“遥感科学与技术”在2022年9月正式成为交叉门类一级学科,反映了社会对于遥感人才的需求,广大地理学院希望能抓住机会,推动发展有地学应用特色的、以社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遥感科学,同时抓好遥感相关的数据基础能力建设,打造理工交融的遥感专业,同时也会跟其他测绘类院系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2021年3月,广大地理学院获批新增“遥感科学与技术”工科本科专业,目前已完成两届招生,受到考生与家长的热烈欢迎。

04

教师的梦想

科普、培养与应用

2019年5月13日,吴志峰在增城中学大礼堂向该校一千多名师生做了一场关于新时期地理学发展的专题讲座《我们生活在地理学家的时代》,目标是主动与中学基础地理教育衔接,为大学地理、测绘、遥感等学科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在此之前的2017年,吴志峰还推出了学院本科新生第一课《穿越地平线的渴望》,课件一经公众号发布,立刻受到了广泛传播与好评,阅读量迅速超过10万+,留言200多条。此后每年,吴志峰都推出类似《借我一双慧眼》、《经天纬地,知文达理》的讲座……这些充满诗意又通俗易懂的学科介绍面向中学师生与大学新生入门需求,也侧面反映了吴志峰对地理教学投入的格外关注与匠心。

对于为何如此关注中学地理的教学,吴志峰表示首先是因为广州大学的前身包括广州教育学院、广州师范学院等院校,而自己本科也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希望可以延续广大的师范传统和特色;其次是由于自己在与中学地理教师的交流中,意识到了对后备人才进行早期培养的重要性。吴志峰表示,现在很多高校的地理、测绘、遥感等专业,很多本科生都是被调剂过来的,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和家长在报考时对这些学科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测绘就是野外测量的,地质就是挖土挖矿产的,地理就是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为了消除这种对于学科的简单狭隘的认知,吴志峰认为有必要向中学的师生家长介绍现在的地理学、测绘和遥感是什么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中学也需要有大学的专业和前沿的知识去“传、帮、带”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通两个学段之间的衔接。为此,吴志峰在十一年间去了二十多所中学进行交流,更在全省各地进行地理教研的调研和宣讲。

△2019年12月,吴志峰在粤北南雄盆地“红砂岭”进行野外调查

上述工作的成效也在近年逐步体现,吴志峰无不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几年的广大地理学院的生源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在转专业分流中,地理学院也成为净流入排名第三的学院,“过去没人愿意报的地理信息和地理,现在是广大的热门专业了”。除了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趋势带动之外,吴志峰认为这也是坚持宣讲学科、开展专业科普工作的良好反响,“它会为我们整个行业、整个领域培养一大批潜在的人才,现在很多的家长都受影响,他们就更愿意把孩子往这个专业上去引领”。

而对于遥感测绘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吴志峰的关键词是“面向应用”。2022年10月,“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山东海阳召开,与会的吴志峰坦言,遥感作为一级学科还是新事物,大家对于如何去设置二级学科、怎样去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对此,吴志峰认为,现在我国的遥感应用面非常宽,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智慧城市,甚至是数字孪生、元宇宙等都需要遥感的参与,因此培养国内遥感领域的人才要建设面向应用的培养体系。吴志峰表示,无论是遥感前端的载荷平台、仪器设备等,还是后端的数据处理和应用,都对数理基础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必须要夯实数理基础,如加强遥感物理、数据定量分析等基础课程的建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走向某一个具体细分领域的应用,如海洋遥感、林业遥感、生态遥感等,贯彻“遥感+”的培养理念。

在访谈的最后,吴志峰谈到了对学科未来趋势的展望,他着重介绍了自己目前关注的两个主要方向:城市遥感和陆地生态遥感。吴志峰认为,相比于森林与农田,城市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对象。因此未来城市遥感关注的方向,其一应该是在空间维度上对城市进行多尺度的观察,从全球尺度的城市化,到大区尺度的城市群,再到单个城市以及城市内部的特殊空间,最后具体到城市中的单体建筑或社区,遥感对于城市空间的观察应该囊括不同的尺度;其二则是在要素维度上对城市进行综合感知,如城市的大气、土壤、生物多样性、市中心的热岛,关注这些要素的分布和转化正是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同时城市遥感也不再局限于传感器的对地观测,而是应该融合城市大数据,从而推动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最后要从城市遥感转向城市综合感知”。而对于陆地生态遥感,吴志峰谈到了其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如在华南地区多云多雨的特殊气象条件下,如何更好地透过自然条件去理解和推进林地调查、农田非粮化非农化调查、火情隐患的识别等工作,未来还需要深化遥感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最后,吴志峰向我们展望遥感学科的未来,“我觉得遥感科学真的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是脱胎于地理、测绘和信息图像处理,但是实际上它会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特的体系”。

采访结束之际,吴志峰为我们写下“遥观天下,感知未来,让我们畅行日月山川之间,感悟天地人和之道”的寄语,这是一个地理与遥感学者的深切感悟。

原标题:《人物_广东省测绘学会专访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院长吴志峰》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新兵家书寄语抵万金!亲人如此牵挂!
郑州大学、省医保局深入光山县开展医保法治规划和改革工作调研
武汉科技大学开展“青马工程
最新图文
东丽与中国民航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西青区第37届科技周开幕式暨主场活动成功举办
北京东城区教育系统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