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大学网 > 临洮县 > 正文

甘肃临洮县:大学生假期“雁归巢”助力乡村振兴

2023/6/18 14:21:37 点击:

家乡是每一个人永远的根和魂,无论走多远,家乡对于游子而言,是心灵的归宿,更是常回头张望、时常牵挂的地方。

为了将“游子情”与“反哺意”有机结合,2020年以来,共青团临洮县委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引导临洮籍大学生从“外流”到“回流”,进一步凝聚青年人才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的源泉”。

启航:搭好平台等“雁”来

2020年暑假,共青团临洮县委以“临雁归巢建功桑梓”为主题,重点面向返乡大学生开展“临雁归巢建功桑梓”返乡大学生暑期实践暨志愿服务活动,这是临洮籍大学生们首次以“临小雁”的身份在家乡启航。

首期活动一经发布便备受关注,全县各领域、各系统主动提供办公室文秘、档案管理、社会调查、新媒体运营、墙体彩绘、留守儿童陪伴、电商直播等见习岗位92个,涵盖法院、政府办、组织部、妇联、综合执法局等15个县直部门和洮阳镇、八里铺镇等8个乡镇,吸引97名大学生投递简历,最终筛选出52名符合实践条件的大学生参加活动。当年寒假,定西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共同组织开展了“我和我的家乡”定西籍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临雁归巢建功桑梓”并入“我和我的家乡”,“临小雁”们与定西青年一起,投身返家乡实践,谱写着与家乡共奋进的青春乐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临小雁”们的实践逐渐泛起更大的回响。截止目前,临洮县已成功举办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3期,参与大学生达380余人,在不断摸索中,形成多领域岗位征集、一对一人岗适配、精细化岗前培训、全过程保障激励的完整体系,实践内容也逐渐从机关单位见习拓展到田野实地调查、非遗文化传承、疫情防控服务、创业体验等多个领域。

2021年,团中央将临洮县确定为“返家乡”实践重点县区,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项目被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列入为全县人才工作重点内容,在体制机制上获得更多支持和保障,“临小雁”们站在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上。

探索:从“观察者”到“参与者”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洮河儿女,这却是我20年来第一次认识洮河文化。”

这是大二学生杨艳在返家乡实践总结大会上的真实感言。实践中,杨艳与10名临洮籍大学生共同组成了“洮河文化田野考察队”,以研究洮河沿线古村落及生态环境为目标,进行调研实践,短短一个月,她们走遍了临洮县的沿河村镇,实地考察洮河文化分布情况。白天,她和队友们顶着烈日进行田野调查,拜访傩舞、临洮花儿、泥塑、剪纸、洮砚、彩绘等多项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人;晚上,她们翻阅文献、整理资料、梳理调研结果,形成调查报告。深邃的洮河文化深深吸引着这些当代大学生,他们说,古老的文化的魅力与岁月一起沉淀,其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生生不息。

开启新探索的不止杨艳她们,在实践中,大学生们在团委的组织下进行“探秘马家窑”、“走进双联”等集中观摩活动,从而更加了解家乡;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王鑫宇选择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岗位,得以见证基层建设者和劳动者们如何推动家乡发展,从而更加理解和尊重村社干部、更加珍惜家乡的点滴发展变化;腼腆的医学生李启明挑战自我,获得了策划和主持“青春交友节”的机会,圆满完成人生中的“主持人首秀”……

返乡实践以多点多面的岗位为基础,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补充,为“临小雁”搭舞台、压担子,让大学生们变换角度融入家乡建设,完成了从“观察者”到“参与者”的“沉浸式”体验。

奉献: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黄皮黄心的希森6号口感面沙,是制作临洮特色小吃搅团的最佳原材料;黄皮黄心的陇薯3.7.10号产量高、耐储存;黄皮白心的骥张薯12号淀粉含量少,口感香脆爽口,适合炒菜;红皮黄心的青薯9号淀粉含量高,适合蒸煮……

如果不是参与这次返乡实践,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陈鑫大概很难有机会了解临洮人餐桌上常见的“土豆”竟有这么大的学问。这一个月来,他和青年创客中心的青年创业者一起,体验着一边在地里动手挖土豆,一边直播带货的“新农人”日常,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带货主播,他细细研究了临洮县种植较为广泛的几类土豆品种,为乡亲们卖出了二十多吨土豆。

陈鑫乐观地说,早上天不亮就动身,往地里一蹲就是一天的日子的确很苦,但辛苦很快会被助农增收的喜悦冲淡。实践队伍里,像这样甘于奉献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白亚婷、张亚莉放弃早就规划好的外出旅行,和朋友们一起,用整整20天的时间为八里铺镇绘制了13面乡村振兴文化墙,烈日下,比白墙上绘制的向日葵更绚烂的,是他们青春洋溢的笑脸;疫情防控工作中,返乡大学生们穿起红马甲,在核酸检测点全天坚守,在社区设点查验“两码”、在村庄院落逐人逐户开展排查,走街串巷宣传劝导,拍摄短视频传播正能量……

“临小雁”们以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将奉献作为青春最精彩的注脚,把将青春与梦想融入这片土地,在推动家乡建设的进程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长:赴一场不负韶华之约

“成长”、“收获”、“无悔”。这是实践结束后,大学生们《自我鉴定》中的“高频词”。“临小雁”们以这次实践为契机,深入观察、研究与反思,进一步锚定人生航标。

走进县政府办公室的大一新生刘佳雯半开玩笑地说,暑期实践治好了她的“社恐”,为了顺利完成交办的任务,她细心观察办公室政务礼仪、学习突发情况的处理应对方式,为办公室注入“00”后青春活力的同时,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助理。随着实践的深入,“假期实践”已拓展为一年期的服务,参与大学生在校期间仍与实践单位和团县委保持着长线联系,利用自身在外地求学的有利时机做好家乡的宣传员,把家乡优势、家乡亮点推介到外地,他们不只是象牙塔里的学子,更承担着建功桑梓的责任,他们用肩膀担起了“不负韶华”的时代重托,践行了“强国有我”的青春诺言。

和实践学生一起成长的,还有“返家乡”实践项目。“大学生,能行吗?”的疑虑早已被打消,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真不错!”的肯定和“欢迎实践大学生到我们这里来!”的期待。经过两年的打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已沉淀为临洮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叫得响的服务品牌,“临小雁”也成为临洮青年的一张青春名片。

乡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作为。下一步,共青团临洮县委将持续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项目,搭建起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引导越来越多高学历、高技术的大学生返回乡村,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让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成为青年人才大有作为的试金石。(符缨琦)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新兵家书寄语抵万金!亲人如此牵挂!
郑州大学、省医保局深入光山县开展医保法治规划和改革工作调研
武汉科技大学开展“青马工程
最新图文
甘肃临泽青年助力直播带货赋能县域产业振兴
民勤新青年:既是治沙人,又是新农人
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靖远四中开展跟岗实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