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2月19日电(记者梁强石昊)坐拥优质教学资源,充满荣耀与争议的“超级中学”在中东部地区并不鲜见。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甘肃民乐县,“全省最大高中”在承载寒门学子大学梦的同时,已经开始为规模庞大所带来的教学和管理之痛烦恼不已。
上课铃响过,民乐一中副校长杨海年开始例行巡查每个班级。走遍全校112个班,目光遍及7200多名学生,对他而言更像是一项体力劳动。“我如果在每个班停留一分钟,每天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杨海年说,“按在校学生人数计算,民乐一中是甘肃省最大的高中。”
历史上,民乐县曾拥有民乐一中和二中两所高中。由于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原因,1995年民乐二中解散,大部分学生并入民乐一中。从此,25万人口的民乐县就只剩下一所高中,以及后来创建的一所职高。作为第一批进入省级示范高中的唯一县级高中,民乐一中亮眼的升学率吸引周边区县的初中生争相报考。人数最多时,民乐一中在校学生曾达到8400多人,最大班额曾经有127名学生。
走在教学楼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拥挤。民乐一中现在每班平均70人左右,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已经被紧紧挤到了墙上。前后两排座位间距也非常窄,稍胖的学生只能勉强把自己“嵌入”其中。天气寒冷,老师就在后墙上钉上纸板,让最后一排学生与冰冷的墙体有个“物理隔离”。
由于班级太多,民乐一中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增加层级,在每个年级下设三个“部”,每部含10余个班级,设“部长”一名。
高三一部部长张天文说:“学生太多肯定会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少的时候我可以非常仔细地批作业,甚至一对一地辅导。现在只能很仓促地打一个分数,详细解答每个学生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除了教学,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也成了难题。高一一部部长郝大伟说:“民乐是劳务输出大县,我们学校留守子女多,家庭教育普遍缺失,不少孩子在思想上有些偏激。如果学校在情感上的呵护和疏导跟不上,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很多老师反映他们都愿意在教法探究、自身充电上下点功夫,可是大量精力都耗费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了,感觉“身心俱疲”。
民乐一中的“大”烦恼还体现在学生的吃、住、行等方方面面。杨海年说,学校在管理上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错峰。
学校食堂只能同时容纳全校三分之一的师生就餐,民乐一中不得不规定三个年级间隔20分钟用餐;为了减轻交通压力和保障安全,每周学生放假回家时三个年级也要间隔半天离校。
其实,“超级中学”并非新鲜事物,设定学校规模也并非无据可循。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要求合理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至于班额,许多专家认为每班50人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规模。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今年9月也表示,必须更加重视按教育规律办事,必须合理控制学校办学规模,必须尽快消除“超级学校”“超大班额”现象。
“为了化解规模臃肿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已经决定将民乐一中一分为二。”民乐县教体局局长王崇学说。为此,民乐县已经无偿划拨了150亩土地给学校建新址。
然而,据王崇学估算,新学校完全建成将花费约2亿元。这对于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民乐县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王崇学说:“民乐很重视教育的发展,但财力有限,而且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政府提供的帮助杯水车薪。”
杨海年说:“新校址规划已经做好,我们现在正努力筹措资金,希望新学校能尽快动工。”